正方:小棉
观点:棉花不会被化纤取代
反方:小纤
观点:化纤势必将取代棉花
主持人:本报记者 王 蕾
主持人:棉花,绿色健康,低碳环保,是纯天然的可再生资源,7000年的种植历史无疑奠定了她在纤维界的霸主地位。化纤,说白了就是代替天然纤维而生的,是棉花非常具有竞争力的不二“替身”。棉花历来瞧不上模仿自己的异类纤维,化纤也对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棉花“姐姐”嫉妒有加。于是,一场维权的辩论就此拉开帷幕……
谁更有优势?
正方
大家好,我是穿着舒适、人见人爱的植物纤维,小棉。我方观点是:棉花不会被化纤取代。棉花柔和舒适、亲肤、无刺激,是纯天然的可再生资源。我们不仅是最舒适、最健康、最环保的纤维,棉花有7000多年的历史,世界上多少物种已灭绝,我仍然保持着强劲的生命力,这就说明棉花才是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纤维。另外,在盐碱地、沙漠地、半沙漠、半盐碱的地方只能种棉花,人们也离不开棉花。人们所说的“棉花全身都是宝”一点都没有错,棉花的主副产品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既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还是含高蛋白的粮食作物。而且,棉花还是纺织、精细化工原料和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为保障供给、稳定供应、保护农民利益,国家执行了3年的临时收储政策,后又实行直补试点、目标价格改革等产业政策。
化纤,顾名思义,是化学合成的产物,说到底,你们的出现就是为了模仿我们而生的纤维。美国有句俗话说:模仿是最好的恭维。更何况,无论你们怎么模仿,化纤的舒适度永远无法赶超天然的棉花。仅凭这一点就可以成为我方观点强有力的论据:棉花不会被化纤取代。
反方
我方观点是:化纤势必会取代棉花。为什么?因为化纤改变了生活。我们色彩鲜艳、质地柔软、悬垂挺括、滑爽舒适,你打“最舒适、最健康、最环保”牌,我们也讲究“3F”,相对应的是“时尚、功能和友善”。我们为消费者提供了除了棉质服装外更多的选择。与高科技紧密结合使我们的家族成员在不断增加:碳纤维、粘胶短纤维、聚酯纤维、涤纶等等。你的优势是天然,我的优势就是价格。我们化纤不仅便宜,而且容易与其他材料混纺。过去,牛仔布本是100%棉制,但现在有多少牛仔布是纯棉制成的呢?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根本原因就是成本。你们棉花有那么多的好处,到头来还不是败在了价格和可造性上。棉花可以盐碱地种植,化纤还丝毫不惧天气环境影响呢!
谁的成长性更快?
反方
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是一款完全用化纤生产的新型内衣,30%涤纶用来吸湿排汗,30%粘胶短纤给予棉的感觉,30%的腈纶拥有保暖性能,再加上10%的氨纶让它贴身舒适,实现了内衣这个领域对棉花的全替代,这是对传统的棉花消费理念的一种挑战。
另外,我们已经融入到国民经济整个的工业体系当中,实现了跨行业发展:应用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中的碳纤维,医疗手术缝合时用的、半个月即可消化掉的缝纫线以及心脏手术中用到的支架等等,都是化纤。我们虽然从模仿天然纤维起步,但近年来却越来越独立,我们已不仅仅是棉花的补充。综上所述,化纤势必将替代棉花。
正方
我必须再次重申棉花作为天然纤维的舒适、环保、优质等特性,这是自然母亲赐予我们的礼物,其他纤维根本无法企及。棉花也在不断创新与超越自己,我们的家庭成员中新增了彩棉,也在抗皱等多功能方面有所突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棉与粘胶一起混纺可有效提高纱线柔滑感,提高染色靓丽度,实现纤维优势互补。只此一点,我方坚信:棉花不会被化纤替代。
谁将赢得市场?
正方
对于棉花的需求、消费,我绝对是永远充满信心的。虽然3年的收储政策加速了非棉纤维的使用,但今年4月份起,粘胶短纤价格上扬,棉价维持弱势下行,国内棉价与粘胶价格缩小至1000元,如果用量较大且交通比较方便的地区,价格差才几百块钱。如果棉花与化纤的消费价差继续缩小,天然的和人造的,你们觉得纺织企业会更钟爱哪一个?因此,棉花的使用量是在不断增加的。
反方
感谢正方三辩刚才提到了我们的粘胶短纤维,正是由于棉花的质劣价贵现象,让我们最接近棉花的高仿棉——粘胶短纤维成为市场的宠儿,这就是市场的选择。对于你刚才的陈述,我想说两点:第一,即使棉花和化纤的消费价差继续缩小,我相信消费者的选择仍然是多样的,因为棉花天然却不时尚;除了消费者,还有下游企业对我们的选择。粘胶短纤是最接近棉的一种纤维,来源于天然纤维,且具有更易染色、无杂质、可纺性好、亲肤等特点,一般的棉纺设备经过工艺微小调整均可纺制粘纤。用粘胶短纤替代棉花可以改善棉纺织企业的成本压力,缓解中国高棉价带来的纺织业困局。显而易见,粘胶短纤已经进入替代棉花的最优时期。
正方
请反方注意,不要试图偷换概念。随着3年收储政策的结束、我国棉价与市场接轨以及纺织企业的转型升级,当前,棉花进入一个提质增效的调整阶段,化纤不过是趁虚而入,只是一个特殊阶段的市场选择。同时,我想强调一下:母婴纺织品中,纯棉概念越来越受到青睐,这就证明消费者对棉的概念都产生了共鸣。一提到婴幼儿,家长最先想到的就是要给其提供棉制用品,因为棉花是对婴儿肌肤毫无伤害的天然纤维。
另外,世界人口增长比例在百分之一点几,而据美国能源部刚公布的世界棉花消费量增长幅度是1%、2%、3%。可见,我们“收复失地”指日可待。
反方
众所周知,化纤的出现已经改变了大家的消费习惯,人们已经喜欢并习惯了化纤制品。而世界上纤维的消费情况是:棉花份额不断下降,60年前,棉花占比约70%左右,但从50年前到现在,整体下降了将近50%;而目前化纤消费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3000万吨达到8500万吨。不难看出,棉花消费量占全球纤维消费比重不断下降。根据PCI Fibres(一家专门涉及纤维及纺织市场的咨询公司)的数据预测,棉花的消费量在2030年将达到近3300万吨,而2030年化纤的消费总量会增加到1.4亿吨,中国已成为一个化纤制造大国。201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服装总量中,棉制品占比已从以前的85%下降到目前的不到15%,而人造纤维制品则上升了11%左右。
正方
我再提醒一下反方,比例下降不等于被替代!我再强调一下:棉花的优点显而易见,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我们还是一种带有能量的天然纤维。跟化纤最大的不同,不完全是分子结构的不同,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传递能量的不同。棉花生产是一个正能量输出的过程,种棉花过程需要能量,但棉籽的能量是我们棉花种植加工能量的1.33倍,所以棉花利用越多对地球贡献的价值越大。棉花卖得贵也是因为我们的价值所在。我们代表的是化纤完全不能匹敌的环保理念和生活品质。
反方
正方请注意,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价格不等于价值!近年来,化纤注重创新研发,比如去年受追捧的新一代仿棉——涤纶短纤,不仅具备吸湿、排汗、抗红外等功能,还能倒湿和速干。为了制作白色泳衣,我们还研制并推出了防透视化纤,这些都完美展现了我们的可塑性。
主持人:棉花与化纤的辩论虽已结束,但行业间的争论仍将无休无止。化纤作为棉花的重要补充,二者势必长时间并存。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棉花潜力很大,但面对化纤的来势汹汹,亟需快马加鞭,迎头赶上。只有提升棉花质量,提高研发创新能力,让棉价更具市场竞争力。同时,我们也看到,棉花与化纤并不是一味的对立,他们也可以合作,将各自优势融合,满足消费者天然、舒适、靓丽、时尚的多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