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凌晨4点,上海市奉贤区供销合作社下属奉供农产品公司的司机郝刚已经来到位于南桥镇军民路的农产品配送中心。而早在两个小时前,配送中心的配菜员已经开始蔬菜清理、分拣、入筐,最后将分拣好的蔬菜搬进恒温10度以下的保鲜冷藏库。配送车一到,蔬菜立即出库、装车。今天郝刚负责的这一车蔬菜即将向北跨过黄浦江,6点准时到达位于南宁路上的徐汇区政府。
蔬菜跨区销售是奉贤区社在建设农产品物流网络中的重要一步,凭借“绿色、安全”的产品理念和诚信服务,奉贤区社打开了农产品销路。截至目前,公司已接30多家区外企事业单位的订单,“销售规模扩大了,同时也实现了订单农业,将更多的实惠让利给消费者和种植户。”奉供农产品公司经理张永明告诉记者。
高标准要求确保蔬菜“走出去”
从奉贤区军民路到市区南宁路虽然只有一小时的车程,但是为了进入市区的蔬菜市场,奉贤区社经过了近两年的努力。2014年,奉供农产品公司依托奉贤区社的300亩生产基地,致力于培育绿色无公害蔬菜。随着订单增加,公司经过考察,将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到蔬菜供应基地中。每天从南桥镇军民路的农产品配送中心运出的2万多斤蔬菜全部来自奉贤区社的生产基地和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为了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监管措施。“农户用药都要登记,保证施药过程可监管、可追溯。并且,蔬菜在上市前一个月不能打药。”奉贤区供销合作社办公室副主任谭利辉告诉记者,区社利用现有农资资源,建立农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引导农民及专业合作社安全、科学、平衡施肥。同时,蔬菜送到农产品配送中心后,必须通过专业农药残留检测、不合格清退等关卡方能配送。
蔬菜的生产环节控制好,如何在上海的高温天气下让蔬菜新鲜“渡江”也是奉供农产品公司在物流环节重点考虑的问题。据郝刚介绍:“蔬菜的进出场通常控制在2—3个小时内,菜在摆放时必须留有适当空隙,保证其‘呼吸’顺畅,更重要的是要进行低温保鲜。”
精品服务 让利于民
奉贤区社的农产品已经成功走入市区,为了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制定了定期回访制度。6月中旬,工作人员在一次回访中了解到大白菜内部有一点损耗,立即在第二天的配送中予以补齐。7月中下旬,气温已达到35℃上下,客户提出想订购莴笋、荸荠等高温易腐蔬菜,客服人员给出专业解释,建议更换其他时令蔬菜或者带皮配送,保证食用安全,获得对方认可。张永明说这么做可以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奉供农产品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超市”营运方式,实现农超对接的产业链营销模式。在奉贤区内,公司主要负责为区社的8家农产品便利超市和36家社区农产品便民服务点进行配送,加上今年拓展的区外各大企事业单位,奉贤区社已经形成了农产品三级配送体系。基地直供的销售模式减少了流通环节,使得公司售出的蔬菜要低于上海市菜价的10%左右,而订单农业的模式也拓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销售渠道,对于稳定农户的收入有一定的帮助。
为了建立消费者与门店之间的联系,奉供农产品公司实施门店考核和居民评价机制,确保居民满意率达标。2014年,公司荣获 “上海市诚信创建企业”称号。公司建立的农副产品产业链服务网络得到区政府的重视,2015年,已被纳入区政府实事项目之一。
谭利辉介绍,下一步,奉贤区供销合作社将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整合资源,逐步拓展农产品的配送品种和服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