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了给农民提供便捷服务,天津农村商业银行,按照“大村建服务站、小村建便民点”的基本原则,在全辖范围内积极推进金融全覆盖工程。截至目前,该行建成了以505家物理网点为主体,1100多家金融服务站、1600多家金融服务便民点、800余台ATM和3800余台POS机为辅助的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网络,成功实现了对全市行政村的金融全覆盖。
依托金融服务站
打通“最后一公里”
2011年底,天津农商银行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创新,启动了“农村金融服务站”项目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站”由银行提供自助服务终端等金融设备和技术,由村委会、社区委员会聘用专人进行管理,为客户提供办理支农惠农补贴支取、小额现金存取、自助缴费等业务,使广大村民享受到了“足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的便捷服务。截至目前,该市共设立农村金融服务站1100多家。
面对金融服务空白村庄,天津农商银行以“业务简易、成本可控”为目的,在对金融服务站设备参数、建设流程等进行优化和整合的基础上,成功推出了“金融服务便民点”。通过依托村里小卖部、超市、便利店等经营实体店,安装相关终端设备,并聘用一名终端管理员对“便民点”进行管理,为村民提供小额取款、便民缴费等服务。截至目前,该行已经建成金融服务便民点1600余家。
开发自助设备
创新农金服务新渠道
在完善传统渠道建设的同时,为满足农村地区日益丰富的支付结算需求,天津农商银行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现代化程度。在现有业务系统的基础上,该行依托农信银中心及人民银行清算系统,积极开发了农信银汇兑系统、农信银个人账户通存通兑系统和大小额支付等系统,通过渠道建设打通涉农资金流动的“高速公路”。目前,该行的营业网点全部开通了大小额支付、农信银汇兑业务,ATM、POS机具在农村地区的布放数量分别达到800余台和3800余台。
通过完善网点布局扩大服务半径,通过改造网点环境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建设服务站点延伸服务触角,通过搭建电子渠道提升服务效率。天津农商银行初步实现了对全市农村金融的全面覆盖,逐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现代农村特色的金融服务渠道管理模式。下一步,该行将继续推动金融全覆盖工程,优化物理服务渠道及电子服务渠道建设。
(陈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