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7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银行人:即将迎来第三次内部失业浪潮

□ 特约撰稿人 岩 源

 

开栏语:

    《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周刊联合业内知名财金新媒体“华信岩”共同打造全新系列专栏。身处业界,岩源将以银行人的敏锐触觉和专业眼光,为我们解读银行业的热点事件,分析行业的发展趋势,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做一个银行白领是不少年轻人的梦想,每年毕业季,银行的校园招聘多会爆棚,相对优裕的工作环境和富有竞争力的薪酬是吸引大学生的重要因素。不过,今后大学生在就业时,是不是还如同过往去抢银行的“金饭碗”,应该多一些思量。

    历史上,因为技术进步引发的失业浪潮屡见不鲜,工业革命是最典型的案例。在银行内部,员工也因为新技术的运用而出现了多次阶段性的“失业”。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高端一些的银行网点会多一块“电脑储蓄”的招牌,去这里办业务,存单或者存折是电脑打印的,看起来比手写的高档不少,当时竟然也是揽储的一大手段。不过,那时即便电脑替代部分人工劳动,也是电脑单机运行,并没有形成网络,对银行的业务处理没有太大的影响,银行仍是手工操作。

    真正对银行颠覆性改变的是银行业务系统建设。90年代中后期,各大银行陆续开发出自己的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了由手工账到电子账的历史性改变。这是劳动力的一次极大释放,过去大量的记账、抄表、填写传票、勾对凭证和汇总制表、联行结算等大量手工劳动被计算机替代。

    银行内部大量人员富余出来,引发大规模的岗位调整,一批年龄较大或操作计算机比较吃力的人员被调整到“外勤”岗位,从事揽储或收贷、驻户驻厂等工作。这是银行内的第一次“失业”浪潮。

    银行内的第二次“失业”浪潮是本世纪初综合柜员制的推行。过去的银行柜面业务是按照会计、出纳、收款、付款、记账、开户、结算、转账、外汇等业务种类和内部流程划分的窗口,每个岗位专注于做一个流程点的事情,柜面累积了大量人员。实行综合柜员制后,任何一个柜员都能办理所有业务,客户享受的是一站式服务。对外方便了客户,对内节省了人员。

    综合柜员制的影响也是结构性的。这时期内部冗员的消化多是买断工龄、提前内退或转岗后台的形式退出,随之银行出现了大量的协议工(派遣制员工),柜面人员年轻化、俊男靓女化,但也招致了两种用工制度同工不同酬的诟病。

    第三次的银行内“失业”高潮将在一两年内凸显。

    原因有二:一是通过后台集中和信息技术的运用,业务授权、事后监督、票据集中处理逐步电子化、远程化。加之业务外包,精简了大量的后台支持人员,现有人员转岗难度大,冗员大龄化。

    二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银行脱媒化严重,既有的业务电子化替代水平越来越高,柜面业务萎缩,网点扩张必然止步,网点优化是大势所趋。网点的减少和柜面业务的锐减,将出现大量的转岗人员,银行的劳动密集型业态将彻底改变。内部“失业”是新的常态。

    银行的结构性矛盾将充分暴露,现有从事传统业务的人员需要转岗安置,银行所需的大量可与互联网金融抗衡的专业型人才更加紧缺,尤其是银行混业经营所需的跨界人才、复合型人才将更加难求。

    转瞬间,银行就将由过去业务扩张时的“人手紧缺”变为转型时的“人员过剩”,银行人的自我转型比任何时候都更迫切。

    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时代正在走向衰竭,过去依靠拼耗人力资源换取业务增长的模式已难以跟上时代的脚步,从对“量”的看重转向对“质”的追求,银行将全面迎来“人力资本”管理时代。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