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20世纪在美国就已经兴起,发展到目前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所以考查美国家庭农场发展历史可以对我国家庭农场的未来提供借鉴。
家庭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力只占其人口的2%,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也是世界上农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而家庭农场制是美国农业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农场制是美国农业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其包括狭义的家庭农场、合伙制农业及公司制农场,后两种形式也是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家庭农场的发展与趋势表现为农场数目的减少和经营规模的扩大。1935年占家庭农场总数25%的大农场生产了全国农产品总量的85%,到20世纪末,美国家庭农场在数量上上升至89%,拥有81%的耕地面积,83%的谷物收获量,77%的农场销售额。中小型家庭农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就必须善用资源,开展特色经营。
发达的农业科技是家庭农场运行的保障。对于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来说,需要有发达的农业技术作为支撑,没有技术支撑,大农场制是难以运转的。美国的农业科技支撑力量体现在: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等方面。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格雷格的农场,一台安装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大型拖拉机,由电脑控制,由卫星导航在田间作业,根本无需人工操作,并能减少漏耕或重复耕种的情况;GPS全球定位系统有数据交换功能,与附近的农业科技中心交换数据,自动调整机器工作参数。该系统不仅可用于耕作和收割,还可以用于牛的识别和追踪。据报道,一些美国农民使用高速数码相机扫描小牛或小羊的视网膜,然后将扫描影像输入电脑,并与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相连,这样该系统可以自牧草地开始追踪牲畜,直到进入屠宰场。
专业化的分工生产与经营是家庭农场的特色。美国的家庭农场在生产与经营上有着专业化的分工。美国幅员辽阔,地区气候、环境、温度、湿度差异较大,不同的地区可以按照其自然条件来种植与生产不同的农作物,形成了农业生产经营中的专业化体系。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特征,美国大体上有10个主导的农业生产区,每个区域内主导生产1至2种主要农作物,比如小麦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北部平原地区,玉米生产集中在中部的平原地区,西部山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导,五大湖区主要以乳制品为主导,太平洋沿岸地区主要生产水果与蔬菜。在生产专业化的分工中,专业化的经营及流通等社会服务体系也基本形成,每一种农产品均有主导型的大市场,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
美国对农业实行高补贴的政策,主要是农业部推广局的技术帮助和农场主家计管理局的金融信贷支持。在美国,农业是一个受到高度重视和保护的传统行业。美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对农业给予许多税收优惠。与工业、服务业等其他行业相比,农民所缴纳的税明显要少,额度相对较低,也没有专门针对农民的税种。
(位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