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回民营村是北京市顺义区有名的难管村、上访村,村委会一度被罢免,支部瘫痪,村子乱,村民们日子不好过,说起回民营,大家都直摇头。然而现在却大变样了,村子里没人上访了,村民们跟村委会拧成了一股绳,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个变化是怎么来的,还要从一个人说起,这个人就是这个村的村支书姜永丰。
姜永丰今年69岁,2005年接任村书记。当时他刚从区供销合作社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本来正是享清福的时候,可他只在家呆了两个月,就临危受命,进村当上了村书记。有人悄悄问他,村子里这么乱,谁也不敢接,你趟这浑水干嘛?姜永丰说:“农村这块阵地不能就这么丢了,我要替党守住回民营村这块阵地。”
依法打官司要账踢出“第一脚”
姜永丰刚到回民营村的时候,村里账面上一分钱都没有,村委会连电费都交不起,村民的土地收益金好多年都没发了。没办法,姜永丰找镇里预支了70万元启动资金。村民心里面都清楚,村里不是没钱,钱都在外面,就是要不回来。承包出去的地收不回来租金,几百万都在外面飘着。
姜永丰做了一个让村民们都没敢想的决定,打官司要账。开村民大会,有人就问书记,说官司能打赢吗,钱能要回来吗。书记说,你们放心吧,我都把法律研究透了,咱有理有据,打官司肯定能赢。
果然,官司打赢了。村里的牛厂、锅炉厂欠的租金全部要回来了,一共300多万元。钱一要回来,姜永丰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村民们发土地收益金,每人1000元。回民营村的几千亩土地租出去几十年了,村民一共领过不到600元收益金。这一回就发了1000元。并且书记还说了,这钱以后每年都发,每年还都得涨钱。
钱一发到手,大家对姜永丰的疑虑一下子打消了,这下大家更认准一个道理,“姜永丰是真给老百姓办实事儿,跟着他,没错。”
讲法用法深入民心
有了法律做武器,回民营村慢慢走上了正轨。村民们跟着村委会,尝到了学法、用法的甜头。遇着大事小情解决不了的,就上村委会找姜永丰要法律依据。
2007年,回民营村整建制拆迁。村民们回迁上楼,住上了楼房,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因为拆迁,村委会账面了一下多了几个亿的土地款。这几个亿是村里的集体财产,钱该怎么花,成了摆在村委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有人看着钱眼红,就撺掇姜永丰,“把钱分了吧,一个人能分好几万,咱也过过好生活。你看人某某村,钱早都分了,家家户户都买了小汽车。”这么一说,村民们听着也都挺心动,一家分几十万元,多好啊。
但是姜永丰心里有自己的主意,他明白,这钱不能分。钱分了,老百姓一下子拿这么多钱,大手大脚,没几年就完了。钱花完了怎么办?
这事儿还得靠法,后来在全村的户代表大会上,姜永丰拿出北京市148号令给大家摆事实、讲道理,告诉大家要细水长流。钱存银行吃利息。全村每人每月发500元生活补贴。直到现在,村里的账面上还有1个多亿的钱,加上1000多亩土地的出让金,够让全村老百姓发几十年的生活补贴。
民主自治谱新篇
善于运用法律的姜永丰,也有犯难的时候。村里发放拆迁一次性安置费的时候,究竟给不给在校的大中专学生发,北京市148号令和法律出现了冲突。按照北京市148号令,大中专在校生不应享受安置费,但按照现行法律,他们却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利享受安置政策。
面对难题,姜永丰做了一个变通,他召开全村户代表大会,提议在校大中专学生安置费按正常的一半发放。这个提议最终是全部通过,村子里200多名大中专学生,每人领到3万多元钱。
面临同样问题的还有新出生人口,2009年7月22日以后出生的孩子,按北京市148号令,也不应该享受每人每月500元的补贴金。姜永丰参照大中专学生的做法,把这些孩子的补贴金减半,每人每月250元。
通过这两件事,村子里所有人的利益都被照顾到了。大家都对姜永丰伸出了大拇指,“姜还是老的辣啊,还是人家姜永丰有办法。”
2009年以后,回民营村整体回迁上楼,用上了抽水马桶、天然气,接上了宽带,学会了上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但是原来在村子里,家家都有院子,院子里种点黄瓜、西红柿,吃着方便也放心。住上楼房,没地方种菜了,有些村民就打起了绿地的主意,在楼前楼后,拔掉绿化的树苗和草皮,开垦成菜地。最多的时候,一个小区里能有100多块小菜地,还有在楼下搭起鸡窝,养起了鸡。
吃菜方便了,但是小区环境变坏了,小区没了小区的样子。个别人受益,全体居民遭殃。因为地少人多,为了抢一块菜地,有些村民之间还起了争执,闹起了矛盾。对此,在村里召开的环境整治户代表会议上,姜永丰给村民讲起了物权法,从法理上告诉大家,楼层单元是大家的专用部分,你自己可以支配,小区绿地是公共使用的,任何人都不能占用,占用了就是违法。就这样,不管大会小会,姜永丰反反复复掰开揉碎的讲,这一讲就是一年。
一年后,村里开展环境整治,打出了“物权法”的牌子,同时姜永丰还把环境整治和经济激励挂钩,一季度进行一次卫生评比,符合标准的,每人奖励200元,不合格的不给钱。这样一来,村民自觉清理了200多块菜地,拆除了100多处私搭乱建,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现在你到我们小区看,小区里没有保洁员,但是哪儿都是干干净净的,大家都自觉打扫了。”姜永丰说。
在姜永丰的带领下,村民们也学会了用法。什么土地法、物权法、合同法,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时候,也都能说上几句。村里的阅览室里,关于农村法律的书也有好多,大家遇到什么法律难题,自己去翻翻都能解决。
一个国家需要法治才能长治久安,一个村庄需要法治才能幸福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法治,在回民营村就是生动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