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7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跨区买菜:只为一篮新鲜一份安心
上海市普陀区供销合作社智能化菜市场挑动流通新变革
□ 本报记者 王敏 文/图

顾客正在市场挑选蔬菜。

    

    整齐划一的电子显示屏、打单电子秤、自动喷雾制冷系统、成捆的绿叶蔬菜……眼前看到的并不是精品超市,而是上海市普陀区供销合作社全新改造后的标准化菜市场——永昌高陵市场。

    上海市普陀区供销合作社和永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旗下的子公司上海诚信副食品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标准化菜市场的建设。7年来,共建成标准化菜市场16家,占普陀区标准化菜市场的三分之一。诚信副食品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丽华介绍,为进一步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作用,普陀区社积极打造农产品终端流通平台,去年改造完成了高陵、西康、甘北3家标准化菜市场。

    永昌高陵市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在这个占地4000平方米的市场内,即便工作日顾客也是络绎不绝。市场场长施建平告诉记者,自去年10月升级改造完成后,市场月均客流量超过30万,有人会开半个小时的车从宝山区来这里买菜。巨大的人气背后是全信息化管理平台、高标准的安全保证及优良的购物环境。

    “制度+科技” 安全又高效

    对工作人员陈宇清来说,每天早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录入各商户商品的信息,从产地、价格到农药残留数据都会进入“农副产品进场信息数据库”。当顾客进入高陵市场,就可以通过每家商铺上方的电子显示屏了解不同商户所售的菜价及商户的情况。在高陵市场,随处可见的信息化服务手段正在通过各种形式方便着老百姓。

    6月30日上午10点,刚刚采买完的李女士拿着手中的购物小票在市场门前的永昌企业管理平台上一扫,她刚买的猪肉信息全部显示在屏幕上。从上游基地、屠宰场、批发市场到零售终端一目了然,“来这里买东西就是图个放心,扫扫就知道菜从哪里来,很方便。”

    为了维护顾客的可追溯权利,保证食品安全,高陵市场规定全部商户使用强制打单电子秤,李丽华说:“这样做一方面顾客可通过购物单据上的条形码了解所买东西的来源;一方面有助于后台精准掌握市场的销售情况,提高市场的信息化管理程度。”

    去年永昌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自行研发了永昌企业管理平台,对菜市场实行信息化管理,可追溯体系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就在张女士结账拿到购物单据时,她的购买信息已经上传到永昌企业管理平台上,坐在办公室的诚信副食品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韩忠在大屏幕上清楚看到高陵市场的时时销售情况,而这些微小数据的变化正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的。对于李丽华而言,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的手段,更是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管理可以大幅度节约企业的支出成本,按照标准化市场的管理要求,管理人员数量要占摊位数的10%。高陵市场有318个摊位,管理人员需要32个,但是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后,整个市场早晚两班仅需要14个管理人员。”

    普陀区社正是依靠“制度+科技”的方法,为市民提供了安全、放心的农副产品,让供销合作社成为老百姓心中信得过的品牌。

    细节服务 打造精品菜市场

    7月4日上午,高陵市场已经进入购买高峰期,现场排起了长龙,从入口到出口,蛇形队伍依次排开。对于施建平来说,这样的情况已经习以为常,因为每个周末都是如此,一天最多的客流会超过3万人。施建平将高陵市场的超高人气归结为购物环境的改变及商户的精品意识。

    为了改善菜市场的购物环境,打造一个让城市居民满意的农产品终端流通平台,普陀区社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最受顾客欢迎的莫过于喷雾降温装置,当气温超过35度时,装置会自动打开进行散热降温。此外,进入高陵市场,记者发现每条通道内不仅有保洁人员在清扫地面,还有工作人员为地面除湿,以保证顾客在购物过程中足够安全。市场还专门建设了2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美食一条街及便民服务店,顾客在这里可以享遍生活服务。“社会在向前发展,如果菜市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会被淘汰。高陵市场购物环境的改善正是不断满足城市居民需要的举措。”李丽华说。

    普陀区社虽然投资了一千多万元改造高陵市场,改造后的市场更智能化了、环境更好了,但是商户的摊位费并没有随之增加。“不涨租金是希望商户能把这种优惠最终让利给顾客。”施建平说,服务态度是市场衡量商户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如果商户有3次投诉记录就会被清场。高陵市场高标准的服务要求和顾客维权体系也让商户们将精品意识发挥到了极致。“菜摆出来前我们都会择干净、捆好,整齐放好,蔫儿菜叶是绝不会卖给顾客的。”商户楼荣德说,菜量虽然减少了,但是客流大,销售额照样高。“这里的菜回去洗一下就可以炒了,不用挑,对上班族来说很方便。”顾客孙小姐告诉记者,高陵市场的品种很全,走一圈什么都可以买到,这也是她愿意来的原因。

    低租金、大客流、优服务,高陵市场打造的精品购物理念让商户与顾客形成了双受益的良性循环。

    “农超对接”让顾客享受实惠

    普陀区供销合作社在打造城市农产品终端流通平台过程中除了建设标准化菜市场,还联手上海强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供销合作社系统的16家标准化菜市场内设立“无人售菜专柜”,常年为市民提供安全放心的平价绿叶菜。这是普陀区社在打造农产品终端流通平台的一个全新举措,也是推行产销对接、缓解“卖难”问题的有力尝试。

    “无人售菜专柜”售出的都是打好价格的小份蔬菜,不大的摊位上有十几种菜品,旁边设有“无人售菜投币箱”,3.99元一份的黄瓜只需投入3元。李丽华告诉记者,设立绿叶菜“无人销售”专柜在上海市是首创,是供销合作社惠民工程一种新的尝试。为此,普陀区供销合作社对这些专柜实施减免50%以上租金的优惠措施,每个市场会派出专门人员协助合作社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高陵市场的“无人售菜专柜”吸引了很多顾客驻足。菜市场与合作社的对接让菜农与消费者有了零距离的接触,消费者能享受到优质、新鲜、低价的蔬菜,菜农也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并能指导种的菜品和数量,避免了菜农盲目种菜,实现了利益的最大化。

    据了解,在未来3年内,普陀区社将实现远程监控系统在16家标准化市场的全覆盖,通过“市场化数据处理系统”及时掌握市场销售情况、菜价变动情况等情况。同时上线市场的微信公众号,顾客不仅可以通过公众号追溯商品信息、享受售后服务,还可以通过公众号实现医院挂号等民生服务。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