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浙江台州人便不断进入照明灯饰行业,陈仙德就是其中一员。
从二三十平方米的卖灯小店老板到如今5000平方米的灯饰公司股东,他用17年亲历了这个行业的兴衰变化,也见证了国人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的提高与转变。
单打独斗的创业路
1998年,陈仙德看到了灯饰行业的巨大利润空间,便在台州市路桥区的卖芝桥开了一家小店面,4年后赚了第一桶金的他把店开到了路桥建筑装饰城专业市场,生意好时一个月能赚到二三十万块钱,平均每天都有万元入账。“以前的灯做得很粗糙的,没有现在这么多款式、品种,价格也很高,一个吸顶灯就要卖到二三百块钱,但是只要有货就不愁得卖。”而且,不用配套相关的送货、安装服务,陈仙德“坐”在店里就把钱赚到了。
可是,好景不长。
2008年爆发的那场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国内经济增长缓慢、房地产市场低靡、高端酒店业务量下滑等连锁反应,也波及到了家居装饰行业。“之前生意好做时一天能有十几个客户上门,最少能成交2、3单,后来不好做时每天能成交1笔就不错了。”
提起那段艰难时期,陈仙德很无奈,他叹了口气接着说:“打个比方,如果以前赚50块,那时就只能赚10块。”
几近收支平衡的日子一久,他动了转行的心思,但是考察过后还是决定留在这个自己熟悉的行业。
再等等看吧,或许有转机呢?
成为“台州合伙人”
陈国盘是浙江温州人,来台州投资之前已经是宇迪灯饰有限公司的股东之一,在闻名全国的灯都广东省中山古镇有自己的灯具生产厂,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十几个城市,他也因此成了空中飞人。
2010年初,人到中年的陈国盘为了有更多时间陪伴年迈的父母,同时也被台州市政府的大力度招商优惠政策吸引,决定到那儿一展拳脚,而这时的陈仙德还在行业内苦苦坚守。
“我从大学一毕业就跟人合伙做生意,一直都是这个模式。”
就这样,陈国盘在朋友的引荐下,认识了志同道合的陈仙德以及另外一名合伙人,共同开起了万佳灯饰商行,这是当时台州的第四家中高端灯饰店,专卖水晶灯及名品灯饰。
店铺运行了两年业绩一直不错,陈国盘想借机做大店面,但是现金都押在了货上,扩大经营规模需要的资金数目不小,他自然想到了银行贷款。于是机缘巧合下台州银行对他的贷款资质进行了快速而详细的核查,3天内就为他发放了100万元的“小本贷款”用于扩展店面和进货。
“其实也有很多家银行找上门来要给我贷款,但是好像只跟他们台州银行有缘分。”陈国盘哈哈一笑,指了指台州银行小额信贷拓展部的客户经理小张,“就他跑得勤!我不常在店里的,每个月只有几天过来看下店,其他银行的人跑来几次都没碰到我,听说只有他来了十几次,终于有次碰到我了,他也真是够执着的。”
有了第一次的愉快合作,这几年来陈国盘如果需要银行贷款,都会找到台州银行,企业的良好信誉加上银行的贴心服务使双方的合作一直延续了下来。
从“坐商”到“行商”
如果说创业之初,陈仙德是“坐”在店里就把钱赚了,那么到了2013年他意识到了“走”出去的重要性。
为此,店里的业务员从2名增加到了8名,最大程度地为客户提供上门测量尺寸、设计款式等服务,订单成交后的安装、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我们会更准确地了解客户对于灯具款式、大小的需求,也能从客户的家装用材、家具风格等方面了解客户的购买力,我们也会根据这些信息调整销售策略,总之是我们的客户就一定要拿下!”陈仙德说。
随着业务量的稳步提升,2014年陈仙德又引进了稳重、大气的云石吊顶灯,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反馈,当年万佳灯饰商行的销售额就突破了2000万元。
不过,陈仙德和他的“战友们”并不满足,“去年我们锁定了458家客户进行针对性营销,结果只做成了28家,如果是48家呢?100家呢?……”
“以前的灯具是用来照明的,现在的灯具还具备了装饰性的功能,对家居装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陈仙德描绘着他的下一步转型,他要打造不同的灯饰场景体验间——客厅、餐厅、卧室……客户可以直接提出想法,也可以坐在体验间里体验不同灯饰的风格、大小。
“现在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要想实现,需要做的工作还不少。”
因时而需、因需而变,创新的脚步永远不会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