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6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常态下中小银行突围战略
——访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唐忠民
□ 本报记者 臧洪菊 通讯员 姚景光

图为长春发展农商银行首家智慧银行亚泰大街支行外景及财富管理中心。 侯 帅 摄

 

  与股市的“大牛市”景象不同,经济下行态势下,很多中小银行的业绩增长曲线一路下行,渐入行业发展的“微利时代”。

    “新常态”+互联网金融来袭。双重压力下,中小银行如何才能成功逆袭?如何在经济下行的基调中演绎上扬的节奏?

    近日,结合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实践,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唐忠民向《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周刊解析了新形势下中小银行的“突围”之策。

  以开放的姿态

  拥抱“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金融就像一个小孩儿,他一出场,就给了农信社一记重拳,打在了农信社这个60岁老人的痛处。”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力,唐忠民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经济下行大势中,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大发展,更是让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危机感倍增。

    以吉林省为例,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吉林省内上线的P2P平台已经近百家,P2P贷款余额超过百亿元。

    “互联网金融就像一个小孩儿,他一出场,就给了农信社一记重拳,打在了农信社这个60岁老人的痛处。”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力,唐忠民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的确,除了获客成本高以外,相对于互联网金融面向全国的业务市场,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市场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面向的只是一个省、一个县、一个村。

    但与大多“谈网色变”的观点与态度不同的是,唐忠民指出,对传统银行业而言,“互联网+”不是颠覆,而是促进传统银行业的换代升级。传统银行业应加紧布局、全面谋划,拥抱“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在具体做法上,一方面,是传统银行业要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以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为例。目前,吉林农信正计划以建设打造“金融新生态”为目标,采取“五个融合创新”思路,全面实施“互联网+”转型战略。包括:互联网金融与网点转型融合创新,推进物理网点“智慧升级”;与传统业务融合创新,推进传统业务的转型升级;与电子渠道融合创新,推进网银、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三大渠道的拓展;与生活服务融合创新,推进商城平台的“无所不容”;与本地农村金融融合创新,推进服务“三农”发展。

    另一方面,唐忠民强调的则是“农村信用社要尽快与互联网嫁接”。

    目前,放眼整个金融界,银行业与互联网公司的跨界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例如,中信银行与百度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的合作范围由部分业务扩展至全平台业务,北京银行牵手腾讯打造“全能智慧银行”,光大银行则将以云缴费与小米手机合作为契机,全面铺开移动平台合作渠道。

    “互联网公司缺信誉,我们(银行)现在缺技术。”对于二者合作的可行性,唐忠民分析指出,虽然互联网金融来势凶猛,但却也存在着风险管控能力较弱、专业人才缺乏等局限性。彼此局限性的存在,恰是为二者的合作创造了契机。

    对农村金融机构而言,唐忠民认为,这种跨界融合的“嫁接”,前景更为广阔。

    “到时候,有些好的项目,或许会一部分采取农信社贷款方式,一部分采取众筹的方式。”唐忠民举例说,“比如,一共需要500万的贷款,众筹只有200万,如果农信社觉得项目好,可以给支持300万。”

    “这些想法的实现,应该不会太远。”唐忠民说。

    创新驱动

    保持“农信加速度”

    受经济下行大环境的影响,银行存贷款增幅下降,似已成为银行业界的“新常态”。

    但从今年1-5月份的发展数据来看,吉林省农村信用社所展现的节奏,却是业内为数不多的逆势上扬。

    截至今年5月末,吉林省农村信用社存款达到2752亿元,比年初增加232亿元,增幅为67%;贷款达到1778亿元,比年初增加116亿元。增幅为7 %。

    “其实,我们还是坚持既定的发展战略,没有变。”谈到业绩实现逆势上扬的方略,唐忠民认为,“一方面,是满足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需要,创新推出了两款信贷产品;另一方面,是坚持把产权制度改革,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

    多年来,以创新为驱动,多方位满足辖内客户融资需求,一直是吉林省农信社助力“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助推地方经济腾飞的目标所向。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在此之前,吉林省联社已引领全辖创新推出了5大类、104个农村金融特色产品。其中不乏全国首创的产品类型,例如,“粮食直补资金担保贷款”和“土地收益保证贷款”。

    “今年推出的这两款信贷产品,一个是解决农民贷款需求的‘农户综合授信贷款’,一个是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缴税贷’。”唐忠民介绍说。

    其中,前者转变抵押担保方式,以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财产权为基础,整体综合授信,具有“一次授信、随用随贷、循环使用、守信奖励”的特点;后者是依据税务机关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向具有地方特色产业、B级以上纳税等级、信用状况良好的小微企业直接授信,以其近3年纳税记录为限额向小微企业发放的信用贷款。

    “推出的这两款新产品,地方政府和百姓都挺认可。”唐忠民告诉记者。

    以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的“缴税贷”为例。仅在今年1月份,该省农信系统的两家试点行社便累计为30家小微企业授信730万元。

    谈及产权制度改革,唐忠民告诉记者,吉林农信系统今年的预计目标是“争取成立10家”。

    在推动产权制度改革问题上,吉林农信的改制方略,已是业内部分省份借鉴与参考的样板。

    “用3年时间实现社社变农商行,让员工快乐工作、健康成长”。在2014年吉林省联社成立10周年之际,唐忠民结合全辖改革发展实际,提出了这一改革发展目标,及其相应的推进计划,即“2015年,用已改制的25家农商行,支持未改制的25家联社;2016年用两家农商行支持1家高风险信用社;2017年,用3家农商行支持1家联社”。

    现如今,随着改制步调的稳步有序推进,吉林省农信系统50家行社中,已经有25家顺利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

    “关键是要用产权制度改革,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朝一个目标努力。”唐忠民强调说。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