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6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要闻资讯


 

我国亟需优化小麦品种

    本报讯 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委员会主办、今麦郎集团承办的“2015首届中国优质麦产业发展论坛”于6月10日在河北隆尧举办。会议就我国优质麦优势区域分布与特点、好麦与好面、优质麦与食品安全及食品品质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杜荷指出,我国是小麦大国,但优质麦的缺口却很大,需要进口。食品行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必须高度重视原料供应的安全和品质,才能确保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品质。而食品企业主动将经营视角前移到种植领域,前移到小麦品种和优质产区,主动关心和帮助小麦种植业的发展,并因此取得较好的产业链回报,是产业环节间的正效应。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国家食物营养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魏益民指出,近年来,我国小麦产量在1.2亿吨至1.3亿吨之间小幅增长,但优质麦的种植和产量有减少趋势。他认为,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已在宜种区广泛种植,种植面积扩大不太容易。因此,优化品种、扩大优质麦的种植面积比例,是当务之急。

    事实上,我国食品加工企业也认识到了优质面对食品加工的重要意义。早在2005年,今麦郎就率先启动了“今麦郎优质麦工程”,在地处北方冬小麦区的河北隆尧黑龙港流域等地发展了万余亩“今麦郎农业示范园”,到2014年止,推广优质麦场已达百万亩,今麦郎为此安排了24位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示范园区的合作社、种粮大户等的小麦生产。

    (方玮晴)


食品安全治理首推蓝皮书

    本报讯 中国首部食品安全治理蓝皮书日前由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发布。这份报告指出,食品安全治理中仍存在“九龙治水”、标准不一的局面,“毒豆芽”案件即是典型例证。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蓝皮书评选了六大事故,包括恒天然“毒奶粉”、沃尔玛狐狸肉、汇源安德利“烂果门”事件、台湾地区地沟油、美素丽儿奶粉造假案、上海福喜事件。

    中国现有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虽然数量较多,但大多是不同部门在不同时期制定和颁布的部门立法、分段立法、分散立法,相互交叉重复、缺乏衔接甚至冲突严重,许多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制定修改时间也滞后严重。蓝皮书建议尽快建立《食品安全法》基本法地位,并加快该法修订速度,与时俱进修正和丰富其内容。

    在食品安全标准工作进展方面,蓝皮书透露计划在今年底完成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内容的整合工作,形成标准框架、原则,与国际食品法典基本一致。截至去年12月,已有190余项初步完成整合的标准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并已完成50%以上工作任务。

    (潘福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