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6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让品牌叫座 “曙光”破迷雾
——天津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之路
□ 本报记者 白京京

图为社员正在基地采摘沙窝萝卜。

    

    “竹板打,响四方,想吃萝卜找‘曙光’;皮薄肉绿看着馋,吃了一口真叫甜;水汽充足脆无渣,水果脂肪不如它;没化肥,没农药,有机食品最可靠;吃萝卜找‘曙光’,沙窝萝卜属它强……”

    一打开天津市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的网站,带有浓郁特色的天津快板将“沙窝曙光”的品牌故事娓娓道来。“自从打造‘沙窝曙光’品牌,一步一个台阶,我们的专业合作社已从最初的6户1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410户1600余亩,给农民带来的收益是之前的3倍。”合作社理事长李树光感慨地告诉记者,沙窝萝卜只有走品牌差异化战略,才能销得了,销得快,销得好,才能真正可持续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母子品牌”协作

    在沙窝萝卜的核心产区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沙窝萝卜种植合作社和个体种植户众多。为了充分保护和利用这一地方特色,当地申请了“沙窝萝卜”地理标志,作为公共品牌为当地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效应,也随之产生了真假沙窝萝卜纷争的乱像,“现在仿冒的太多了,冲击了我们受法律保护的原产地品牌。”李树光告诉记者。

    在共享“沙窝萝卜”品牌效应的基础上,以“沙窝曙光”为代表的子品牌快速成长——天津市供销合作社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在打好“原产地营销”这张牌的同时,不断强化“沙窝曙光”这一自有品牌的建设,与“沙窝萝卜”公共品牌形成“母子品牌”的良性协作。“公共品牌被统一管理,种植户共用一个品牌,外围的仿冒者很容易进入。”李树光表示,注册自己的商标,形成“母子商标”模式,既能完善沙窝萝卜的质量可追溯体系,有效遏制因共用品牌造成的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现象,又能走出一条农产品品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销售总监李耀勇也认为,如果自有品牌不突出、做不强,优质价高的原产地农产品公共品牌也将没有竞争力,很容易被冲击淘汰。

    目前,占有“沙窝萝卜”总产量70%、年销量近1500万斤的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通过“母子品牌”协作,在不断做好产品的基础上,借助博览会、网络营销等多种方式提升“沙窝曙光”品牌知名度。“沙窝曙光”商标、绿色认证标识、详细说明及可追溯条码的包装组合使沙窝萝卜在“沙窝曙光”的带动下,日益向特色水果及高端产品提升,与农贸批发市场的普通萝卜蔬菜及仿冒产品有了显著差别,逐步趟出了一条高端定位和差异化经营的良性循环路。

    为了有效地开展品牌经营,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努力挖掘品牌渊源,总结沙窝萝卜籽种繁育和生产管理经验,编写出《沙窝萝卜百年发展史》,为品牌宣传和产品推介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精心设计产品包装,将认证、一村一品、示范合作社等优势元素明确标识,采用专用封箱胶带,箱外加贴商标防伪标签等措施提升产品形象,提升“曙光”沙窝萝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逐步赢得了市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梯度把控品质

    “市场竞争很激烈,做农产品尤其是做品牌更不容易,如果占不住市场,让别的品牌替代,会造成巨大冲击。”李树光表示,做农产品的核心是必须做品牌,但做品牌一定要先有质量,彼此相互制衡,“没入社前,农户自产自销,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也无法预测市场需求,缺乏品牌意识,‘沙窝萝卜’这一公共品牌很难实现‘叫好又叫座’。”

    基于此,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决定把品质做精,从种子培育、基地的标准化栽培到统一管理,从统一收购、统一包装到统一销售的每个环节,合作社都参与落实,把质量管理贯穿始终,这样就从源头上避免了在质量上的以次充好。在此基础上,质量可追溯体系初步形成,“出了问题一扫二维码,就追溯到田间地头每家每户,这样对我们的产品质量有了更多保障。”李树光对此深有感触,他表示农产品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现在这个行业还没有相关具体要求,我们和中国农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除了测土配方等方面,我们还研发出了自己的质量检测线,这样使我们品牌的提升更有了科学依据。”

    据李树光介绍,合作社产品以生食萝卜为主,占总销售量的70%,通过长度、色度、果密度、外观等严格把关,生食萝卜被分为普通、一等、二等、极品等多个梯度,合作社在优质优价的基础上等级销售,其中,极品沙窝曙光萝卜两枚最高能卖到600元;其余30%的份额为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而开发的新产品,将原本没有经济效益的萝卜缨、萝卜籽等萝卜“下脚料”变废为宝,先后开发出了萝卜榨汁后调制出的可口萝卜糕、萝卜缨加工制成的功能性保健食品萝卜酥、以非油炸式制成的休闲食品萝卜脆以及极具市场价值的萝卜籽油,生产经营日益多元化。

    谈及如何形容品牌建设给曙光沙窝萝卜专业合作社带来的好处,李树光直言:“合作社由以前的几户几十亩到现在的几百人近两千亩,覆盖面每年都成倍增加,萝卜的价格也在不断提升,农民收益涨了两倍,这就证实品牌战略走得对。”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