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6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有一种韵味,只有银行会表达
——银行标志书法字体赏析
□ 北京尚策东方品牌策划有限公司CEO 箫 奕

 

    电脑字体做标志也许外形完美,也足够时尚,可看多了,反倒更加珍惜那些经历时间沉淀、由著名书法家题写的标志字体,或许不是足够完美,可就是那笔触间的情感流露,弯转间的人文情怀,以及那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赋予它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这样的传承意义更加深远。

  北京银行

    北京银行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于1996年,原为北京市商业银行,2004年,更名北京银行,“市商业”三字随之去掉。当代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亲自为其题写行名。

    刘炳森先生书艺以隶、楷书著称于世,隶法以汉隶为基础,深层领悟,且不墨守成规,融合现代审美意识并参以姊妹艺术的某些韵律和情趣,加上文学素养,淋漓尽致地展露出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创造魄力,在当代中国书坛上独树一帜,世称“刘体隶书”。

    刘炳森先生所书“北京银行”四字,墨色酣畅,线条凝厚,壁垒森严,工稳俊美,飘逸潇洒,着实是将古典美与现代气息融合的完美典范,他赋予字体以自身风格,以新的生命形态,诠释新的情境。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可谓中国最早的银行。其渊源可追溯于1905年满清政府成立的大清户部银行。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接受大清银行股东建议,批准将大清银行改设为中国银行,2月,中国银行应用而生,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堪称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

    “中国银行”四字最先由孙中山先生所提写,现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营业部(原中国银行总行)大楼上的石刻行名仍为中山先生原题。建国前,因各地行名体例及格式各不相同,南汉宸兼任中国银行行长后,主张统一规范,请郭沫若先生重新题写。

    郭沫若笃实的学养丰富了他书法造诣的璀璨,所提“中国银行”四字亦惊现他回锋转向,逆入平出的执笔要诀,线条粗细变化,峰回路转间,笔力爽劲,洒脱变通,极富韵律。也有人惊叹道,“粗笔不臃肿,坚实如柱,细笔不柔弱,刚劲似铁,飞白恰到好处,字字精到”。大气浩然、气吞山河之势,更为中国银行插上腾飞的翅膀。

  招商银行

    一位略懂书法的朋友曾经告诉我,“招商银行”四字是著名书法家赖少其所书,我也一度坚信。事实上,它与“赖体”虽然很像,但绝不是“赖体”。

    现时招商银行门前的招牌“招商银行”四字,实则由当时87岁的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秦咢生于1987年亲笔题写。此字体源自尘封千年的爨体书法,蕴含独特云南魅力,其因碑而名,这在书法界绝无仅有,属于中国汉字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体,堪称中国文字演变的活化石,稀世程度可想而知。

    秦咢生“书、篆、诗”三艺皆绝,尤以书法名世,融冶百家,兼擅数体,精究《爨宝子碑》数十年,作《集爨论爨十绝》,以“爨宝子”书体为帜,世人称其“秦宝子”。他的印章书艺功深,风格从古玺汉印,雄浑朴茂,对称、粗细间变幻莫测,意趣超逸。

    细观“招商银行”四字,既可感受到其用笔方峻、起收果断的坚毅,又可领略其苍劲浑厚的不凡气度,印章复古的专属典雅。在静态书体中感触韵律之美,极富情趣。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