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安庆市棉花协会通过调查摸底,今年棉花种植面积仅有35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45万亩,降幅高达56%。作为长江流域棉花主产区之一,安庆市棉花无论是自然品质还是加工质量,在全国均属上乘。正常年景,棉花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产量在10万吨左右,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但近年来,安庆市棉花种植面积逐年萎缩,去年种棉面积减至80万亩,今年种棉面积不到去年的一半,其中产棉大县望江县减少16万亩、宿松县减少12万亩,同比分别下降70%和60%。
究其原因:一是内地棉花定额补贴幅度不大,难以调动棉农种棉积极性。去年棉农每亩最高补贴额度128元,分摊到每斤籽棉只有0.28元,与补贴前2013年籽棉平均售价4元/斤相比,每斤籽棉还差0.7元左右;二是种棉比较效益下降,造成一些棉农改种大豆、水稻、玉米等其它作物。据调查,种植大豆成本为490元/亩,单产480斤/亩,平均单价2.38元/斤,总收入1142元/亩,纯收入在652元/亩。种植棉花成本为1760元/亩,籽棉单产500斤,平均价格3.00元/斤,总收入1500元,加上内地棉花价格定额补贴,种棉亩均净亏约100元。而且种棉费时、费工,两者相比种棉效益远不及种豆效益;三是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不利于棉花生产规模化发展。受传统植棉习惯影响,加之长江流域油棉套种方式的制约,安庆市棉花生产从播种、栽培、植保到采摘等过程,几乎全靠人工完成,机械化水平不到1%,导致不少棉田流向便于机械化耕作的水稻种植。
从长期看,安庆市棉花种植面积锐减,将会影响安徽省乃至全国棉花产业安全,在国际上将失去棉花定价话语权。从短期看,一是造成安徽省长江流域棉企加工设备闲置,现有的固定资产投资不能发挥效益;二是造成棉花产量下降,势必引发一批棉企停工停产、一批职工下岗失业;三是造成本地棉花不能满足当地纺企用棉需要,从而增加当地纺织企业外采成本。
为稳定长江流域棉花生产,建议政府采取相应措施。一是出台目标价格。对长江流域植棉大县,出台与新疆一样的目标价格政策,提高棉农植棉积极性;二是合理布局产区。要稳定洲区优质高产棉区、调减丘陵低产区,以适应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需要;三是加大技术投入。培育适合机械采摘的栽培品种和轻简化栽培技术、减少用工、降低强度,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全程机械化的转变;四是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集中培育1-2个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棉花经营龙头企业,改变目前棉花流通企业多、乱、杂的局面。
(杨兴高 金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