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5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人博文


    茶叶问题曝光的驳与思

    时岩乂

    大红袍是分纯种和拼配的,市场主推采用“大红袍”名称,也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加容易接受。就央视的报道,不管从茶业、新闻、科研角度讲,都难以谈得上专业,仅仅是为了验茶而验茶,没有拜访一个茶业专家、厂商技术部门、茶友,欠缺说服力。

    欧阳道坤

    央视曝光茶叶问题,引发业内强烈反应,茶业行业组织、相关茶企业、茶叶专家、茶业媒体等纷纷回应。问题来了:央视是对大众的传播,而业内的回应只是在业内传播。中国茶业还没有对大众发声的渠道,也还没有办法找到传播自己声音的大众媒体,这正是中国茶业的一种局限性,需要破解!

    信阳毛尖

    央视曝光茶叶等级价格、农药残留问题,虽没涉及信阳毛尖,但至少应该思考:信阳茶品牌化程度很低,更多是以无品牌散茶在市场流通,监管对散茶无从下手。尽管这是种不公平,但对于品牌茶企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机会。

    中国需解决茶叶等级问题

    欧阳道坤

    央视批评了茶叶“虚标等级”现象,中国茶叶等级之困是要自我反思的,大品类繁多,小品类中又有N多小小品类,小小品类中又细分到山头、树种、树龄、采摘外形、采摘时间、制作师傅……这种无穷尽的分类,“等级”就成了伪命题。而中国是全世界茶叶标准最多的国家,现有茶叶国家标准100余项,行业标准130余项,地方标准约500余项,企业标准约万余项。

    翠兰家茶

    一个想买茶叶的人看到这么多等级和属性肯定晕了,所以不经常买茶的只看外包装、品牌名字,或者等级标志。就一个特级,还分出特一级、特二级、特三级,而且每家企业的分级名称也不统一,非特级的都标个特级,反正好卖嘛。茶叶市场混乱程度可想而知。

    茗乡人

    国家标准实际上是计划经济产物延续,不能完全适应市场。茶叶划分等级可能会误导消费者,三级茶叶未必没有一级茶叶好喝,各时间段产的茶叶有偏重点,嫩茶维C、茶氨酸等偏多,老叶子纤维、微量元素偏多。

    解决茶叶农残任重道远

    猎人博客

    茶叶农残所致的茶叶食品不安全危害性,不亚于其它诸多方面对喝茶人的健康危害。现普遍存在的松散型农户种植茶叶的结构状态,是掣肘中国发展有机无公害茶园的瓶颈。对病虫害的防治,不仅是科学的,也是群防众治的。故农产品质量安全任重道远。

    评茶师黄烈平

    在食品安全管理趋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茶叶农残问题一定会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农药残留只要在安全标准以内,应该都没什么问题。而要解决生产分散、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就需要有大品牌、大企业带头示范,提高企业对源头的把控能力,还需要政府、企业、茶农、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