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变化,给中小微企业融资带来很大压力,与此同时,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如何有效地完成“金融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也成为一道风险、压力与挑战并存的课题。
“我们一直深入研究农业产业链,在了解到农业产业上下游所存问题的基础上,确定并推行了‘十大信贷营销圈’战略。”采访中,吉林舒兰农商银行董事长石义向《农村金融》记者道出了该行的解题之策。
近年来,为更好地覆盖和满足辖内有效融资需求、完成金融服务“三农”的重任,舒兰农商银行研究推出了“十大信贷营销圈”战略。现如今,该战略实施已两年有余,舒兰农商银行不仅取得了有效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成效,而且也扩大了自身营销规模、保证了信贷资金安全。
嵌入农业产业链
疏通产业发展脉络
“连续3年、累计约5000万元。”谈到多年来舒兰农商银行给予的信贷支持,吉林华鑫菌业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田佰强向记者亮出了这两项数据。
华鑫菌业于2013年在吉林省舒兰市扎根,是一家集食用菌科研、技术开发与推广、产品生产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
“在‘十大信贷营销圈’里,这个企业属于我们扶持的‘多种经营、特色产业’一类。”石义说。
自2013年起,面对辖内的融资需求,舒兰农商银行根据辖内农业产业种类的不同,划分出了”十大信贷营销圈”。
根据石义介绍,“十大信贷营销圈”的划定,有利于该行结合不同产业在“产、供、销”(或“种、养、加”)环节的不同信贷需求,研发出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进而实现信贷扶持整个产业链发展的目的。
采访中记者发现,因为华鑫菌业所处的产业链条涉及到“农业局—菌企—菌农—木材加工企业”几个环节。因而相应地,舒兰农商银行为这一产业链提供的信贷扶持也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与农业局沟通,为菌农、菌企争取相关政策扶持、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其二,为菌企提供信贷资金扶持,满足菌企购置原料、培育菌种、打造品牌所需的信贷资金,为食用菌的培育与销售环节提供资金保障;其三,为菌农提供信贷资金扶持,为食用菌的种植环节提供资金保障;其四,为木材加工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扶持,保障食用菌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供应。
有了全产业链的信贷扶持,舒兰整个菌业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状态。
“在舒兰农商银行信贷资金的扶持下,我们公司目前已建有6个种植基地、一个技术中心,年销售收入约为七八千万元。”华鑫菌业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田佰强说。
同时,田佰强还告诉记者,有了舒兰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以及该菌业公司的技术带动,当地已有3000名菌农与该菌业公司签约,由传统食用菌种植技术改为现代种植技术,带动并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的科技转型。
精耕农村金融市场
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
“在有效信贷资金的扶持下,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发展都有了保障,整个链条也就能顺畅运转,避免链条断裂现象的出现。”对于“十大信贷营销圈”的运行成效,石义告诉记者,“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我们实现信贷扶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大大降低了我们银行的信贷风险。”
“新形势下的农村金融服务,就应该是逐渐培育农业产业链金融,寻找核心企业,在这个基础上研究整体开发。”对于像舒兰农商银行这般的做法,有业内专家评价认为。
但除此之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舒兰农商银行“十大信贷营销圈”战略的提出,更是对辖内农村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掘与精耕。
从融资对象上看,该行的“十大信贷营销圈”具体包括了:财政局、农业局、物权融资公司开展农户小额直补保和土地经营权质押营销;粮食流通、收储、加工企业和农村经济人队伍营销;供销、生产资料和土特产、农机、农药、经营户和农户营销;盛鑫超市和市内、乡、村、屯连锁综合商店、各类专业合作社、电商和农户营销;财运公司、就业担保公司和公务员、企事业员工等高收入和下岗再就业群体的营销;组织部、妇联、团委开展的妇女创业、青年回乡创业、大学生村官、农村两委班子带头创业等营销;民营规模企业、小微企业、招商引资项目营销;商场、集贸市场、物流、个体工商业户营销;开展大润德公司及其产业链条上的养殖、加工、销售业户的营销。
与此同时,在信贷产品方面,该行董事长石义告诉记者,一方面,可以把客户经理发现的客户信贷需求,与风险把控、信贷产品研发等环节的运作更为高效地链接起来,提高该行信贷产品的研发效率;另一方面,对于来自不同“信贷营销圈”的客户,每一个客户经理都会熟知适合推荐的信贷产品,让客户感受到量身订制般的信贷服务。
“不仅仅有益于贷款发放,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这也是金融机构留住客户的一种很好的竞争方法。”对于该行的“十大信贷营销圈”做法,有业内专家评论认为。
事实也证明,随着“十大信贷营销圈”战略的推进,舒兰农商银行的经营业绩,呈现出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截至目前,该行总资产已达50.38亿元,各项存款余额约为44.14亿元,比年初增加5.1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约为25.73亿元,比年初增加0.7亿元;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为37%、61%,位居舒兰市金融机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