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5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白城杂豆:依托出口基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本报记者 张蕾

图为德泰集团员工手工挑选绿豆。孙光宇供图

 

    作为全国最大的杂豆(绿豆)集散地之一,素有“八百里瀚海”美誉的吉林省白城市有着肥沃的土地、过硬的水质和良好的气候条件,盛产绿豆、红小豆、鹰嘴豆、白芸豆、黑芸豆、红芸豆、豇豆、青豆等20多个品种的豆类。同时,白城也是全国最大的绿豆主产区,绿豆产量、品种和质量均列全国首位。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白城的绿豆产业带来了机遇,白城绿豆产业以白城为中心,辐射周边200公里半径区域,是我国最大的绿豆交易中心,全市5个县(市、区)有大大小小绿豆收购企业上千家,有进出口企业近200家,绿豆出口(供货)量约占全国绿豆出口量的80%。每年从白城销往各地的杂豆在300万吨以上,交易额达200多亿元。

    项目拉动 科技引领转型

    为了发展壮大杂豆(绿豆)产业,白城市政府及所属各级商务部门积极谋划产业发展蓝图,支持企业发展。

    2013年末,“白城杂豆”基地顺利通过商务部第三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专家评审,成为白城市首个国家级外贸出口基地,中国唯一一家杂豆出口基地。作为国家出口基地主体企业的吉林省德泰绿豆产业基地集团公司经过多次国内外考察,规划设计了绿豆(豌豆)深加工系列项目,生产分离蛋白、淀粉、膳食纤维和饲料等产品,这些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都被看好,项目抗风险能力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可行度高。白城市商务局主动跟进,相关领导与企业一同赴山东、山西、河北、甘肃、安徽等地考察,形成了《绿豆深加工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目前已经付诸实施,总投资3.5亿元。该项目成为了白城杂豆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实施中的领军项目。接下来,白城将争取用一两年时间,通过技术创新和项目实施,发展精细深加工产品,真正实现出口产品和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

    基地引领 彰显集群效应

    充分发挥出绿豆产业资源优势,将绿豆产业做大做强,无疑将带动白城及周边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外贸出口。为了实现出口产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在绿豆产业上实现新的发展和突破,白城市利用绿豆出口产业优势和现有的绿豆产业基地公司以及绿豆产业协会,以发展绿豆产业为龙头,带动了其他杂粮杂豆产业快步发展。

    如今,白城杂豆(绿豆)已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国家授予的标准科研示范中心区。“白城绿豆”2007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获得国家级注册商标,成为省级知名品牌商标。白城市绿豆科研机构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国家杂粮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绿豆栽培已成为白城独具区域优势的品牌作物;绿豆产业已成为白城生态农业及可持续发展产业的一个新亮点;绿豆品牌已成为白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招牌商品。

    品牌效应大大扩大了白城绿豆产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如今,经过商务部门的推动和基地公司的运作,产业基地已初步形成规模,龙头企业也开始快步发展。

    多管齐下 提升国际知名度

    虽然具备了杂豆产业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但白城市农产品出口规模却不大。“目前我们正以白城杂豆(绿豆)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为基础,依托杂豆(绿豆)重点外贸企业和各专业协会实现强强联合,形成白城杂豆(绿豆)外贸转型升级的层级体系。”白城市商务局副局长关怀指出。

    为了引导产业发展壮大,白城市商务局加快推进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和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白城市将从推广、规范、标准、龙头、规模五个方面推动产业发展。

    抓推广。白城市商务局将通过打造品牌、拓宽市场、发展电子商务来拓宽市场。利用品牌效益引导产业发展,扩大出口规模。如今,商务部门已经筹建了杂粮杂豆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电子网络平台建立起了杂粮杂豆交易中心,逐步做大做强杂粮杂豆交易市场以及对外的影响和辐射。

    抓规范。一是实施市场规范化运做,二是逐步实现农业特色产品向现代化产业转变,三是加强特色农产品出口标准化建设。为此,白城市将加快建立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协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各专业协会作用。在生产环节上,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提高出口产业基地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在加工环节上,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大幅度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在流通环节上,通过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联结带动,帮助基地农户获得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

    抓标准。一是加大外贸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扩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和精细深加工产品出口。二是强化体系认证,保障出口产品质量。要建立溯及源头的出口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做到源头可追溯、流程可跟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三是提升原料基地建设水平。出口基地基本实现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无公害特色农产品、绿色有机杂豆(绿豆)及原生态绿豆保护区发展形成产业规模。

    抓龙头。扶持一批辐射带动力强、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扶持基地企业与农民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并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打造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快产品研发,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抓规模。突出优势产业、主导品种建设出口基地。按照国际市场标准建设出口基地。依托优势产业,制定特色农产品出口发展规划,引导和推动企业由过去“公司+农户生产”模式向“公司+基地”模式转变,配合相关部门实现统一管理,达到从种、收到加工、生产全程规范化监管,使之向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化、标准化发展。

    白城市以全球的视野,围绕做大做强杂豆(绿豆)产业,充分利用白城杂豆(绿豆)国家出口基地这个牌子,打造白城杂豆特别是绿豆产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拉伸特色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领域和空间,加快推进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和出口贸易快速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