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在云南食用菌产业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中,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多举措,服务食用菌产业,为云南食用菌产业升级转型夯实了基础。
据了解,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构建完善食用菌技术支撑研发平台4个,改造建设食用菌资源库、优良菌种选育、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检验检测服务等实验室400多平方米,配套购置仪器19件(台);建立4个首席科学家牵头的技术服务团队,设立5个专家工作站和技术服务组,开展包括人工栽培食用菌、食用菌精深加工、羊肚菌原生境扩繁促产、野生食用菌保护利用、人工食用菌高产优质栽培5个方面的技术指导、培训及技术服务;成立培育食用菌良种繁育及新品种(菌种)栽培、食用菌标准化栽培、食用菌精深加工3个示范基地,建立香菇、平菇、木耳、金针菇、双孢菇等栽培示范基地15个,示范面积60多万平方米,生产优质菇2200多吨;在野生食用菌主产区,建立松茸、羊肚菌、牛肝菌、大红菇等野生食用菌保护培育及扩繁基地13个,面积超过8400亩;筛选食用菌良种19个,建立食用菌良种繁育生产线1条,完成优良菌种制种200万瓶/袋,示范良种配套栽培20万平方米;开展食用菌精深加工研发示范,研发产品42个;制(修)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5项、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6个、企业标准3项,实施服务菇农20000多人次。
此外,昆明食用菌研究所还在多个地州市,开展了“自上而下+层层辐射”的食用菌产品单元培训模式,选派技术实施指导员,采取走村入户、科技下乡等方式,开展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制作了标准化栽培技术及宣传培训资料23000多份,培训菇农、企业人员共计14912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6319份。
(饶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