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松阳县就是浙江省西南部的“鱼米之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独领风骚的农耕文明。松古盆地、松阴溪,成为松阳人心头的最金贵的自然资源。尤其是近年来,松阳通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制度,进一步构筑生态屏障,保障环境安全,着力优化田园生态环境,为11.73万亩茶园打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那么,松阳人是怎样从点滴做起,保护环境,生态种植呢?
松阳县茶产业办公室主任刘林敏介绍说:集成配套的绿色防控种植模式的推广,是松阳茶叶更加绿色、生态的技术关键。
在茶园种上行道树、防护林,增加生物多样性;在嫩绿茶蓬上挂起黄板、绿板,散发出特有的气味,吸引着茶园的主要害虫黑刺粉虱、小绿叶蝉纷纷黏板;夜间,太阳能杀虫灯发散出淡淡幽光,将茶园中的鳞翅目害虫引诱入网;使用微生物、植物源农药让茶叶害虫染上传染病、患上厌食症;使用茶树的保健品——氨基寡糖素,增强免疫抵抗能力,提高茶多酚含量……
集成配套就是指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免疫诱抗等生态科学的种植模式融合使用。按照统一防治人员、统一植保器械、统一防治时间、统一药剂配方、统一安全间隔期“五统一”要求,开展统防统治工程,形成了松阳县特有的绿色防控体系。县植保土肥站副站长陈银方介绍,2014年松阳茶叶的绿色防控区用药次数比常规防治减少2.2次,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9.4%,减少了农药面源污染,改善茶园生态,全年583个茶叶样品农药残留检测100%达到无公害标准。此外,采取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后,茶叶的鲜叶每亩增产76.6公斤,每亩增值966.3元。
2015年开始,松阳还启动了全县域整建制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工作,首期1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茶叶生产基地,目前已完成了产地环境检测工作,为更加科学绿色地种植茶叶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