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占地7.3亩、建筑面积不足4000平方米、教职工不足15人、在校学生不足200人、濒临摘牌的不合格中职学校发展壮大为占地面积233亩、建筑面积136000平方米、教职工478人、在校学生8200余人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师范学校项目建设学校,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努力了10年时间。10年来,在生源危机、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等多重压力下,重庆经贸中专苦练内功、积蓄力量,终于突出重围,让一个濒临倒闭的学校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在3月16日的采访中,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校长何仁聘提到的“体现职教特性、强化专业特点、练就教师特长、培养学生特技、形成学校特色”的“五特”理念就是他们的秘笈。
何仁聘指出,如今职业教育面临“生源危机”“倒逼机制”“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教育界新问题,职业院校已从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拓展等外延式发展,向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实力增强等内涵式发展过渡,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已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也学校正是通过一条扩充内涵、发展特色的道路实现了自身的转型与蜕变。
夯实基础 打造精品专业
有专业职教从业者曾撰文指出:专业建设无疑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立足点。在学校办学竞争激烈的今天,学校有哪些最具特色的专业?这些专业和同类院校、同类专业的辨识度是否高度清晰?特色是否明显?专业如何与产业对接?专业如何健康成长、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短命低效?专业如何具备行业气质?这些才是学校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生存的根本,也是学校最需要着重思考的核心!
经贸中专10年的成长之路正是抓住了这个核心点,始终坚持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如今专业建设的成效已经开始逐渐凸显。何仁聘介绍,经贸中专目前已经拥有“茶叶生产与加工”“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会计”“电子信息”4个国家级重点专业,“汽车制造与维修”1个市级重点专业。学校4个重点专业完成28门课程标准的制定,特别是“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已经成为学校的“金字招牌”。
1987年的出生的陈应会是经贸中专“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有名的“才子”,他的绝活“太极茶道”在全国都赫赫有名,2013年,他获评“重庆市茶艺先生”。每当提起母校,陈应会总会露出微笑。2010年,在中华茶艺山庄做领班的他,被永川茶文化节上的精美茶艺表演所吸引,后来得知这是经贸中专的学生表演。在数次旁听后,他正式成为经贸中专茶艺专业的学生,如今已经留校任教。陈应会的成功得益于他对茶文化的热爱与追求,但是他也多次提道:“是母校指引我在茶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经贸中专有许多像陈应会一样的学生,在自己的兴趣中接受了学校最专业的指导,改变了人生的轨迹。何仁聘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经贸中专把兴趣变成职业,让职业更加专业,既得益于学校的专业建设,又为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筑巢引凤 优化师资结构
如果说专业为学生提供了登堂入室的途径,那么教师就是这荆棘之路上的引路人。经贸中专在学校建设过程中将培育师资力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全面实施“名师工程、工程师工程、会计师工程、技师(高级工技师)工程、学历提升工程”五大工程,通过“大师带徒、名师引领、国培提升、企业实践、校培闯关、国际交流、学术促动、执业考证、项目历练、技能比武”十大平台,强力打造“多师型”教师团队,通过不懈的努力,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不断优化。
2014年,全校荣获“永川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名师”7名、“永川区中等职业教育骨干教师”22名、“永川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15名。特别是黄娅娜和罗江梅老师荣获全国供销职教系统“教学名师”和年度“优秀班主任”称号。
“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其评价的标准是多样的,统计就业率、学生的就业质量……,在众多的标准中,将好的师资力量作为重要评判标准之一是业内共识。”何仁聘将培育师资力量形象的比喻为“筑巢引凤”,通过筑巢引凤使更多德艺双馨的教师战斗在经贸中专教育第一线,而他这个领头人更是率先垂范,始终坚持在教育第一线。
34年前,何仁聘还是经贸中专的一个普通教师,作为首批考取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有好几个单位开出几十万元的年薪请我做财务总监,但我觉得学校才是我的‘家’,我宁愿当名穷教书匠。”何仁聘3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三尺讲台,他所教学科连续5年在川渝中专校统考中,取得班平成绩第一名的好成绩。2014年,何仁聘更是荣获了第四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他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职业教育能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德艺双修 塑造全面人才
在经贸中专学校,记者被随处可见的“对人要感激、对物要爱惜、对事要认真、对技要磨砺、对己要严厉”的二十五字标语所吸引。何仁聘认为,教育首要任务不是培养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而是培养具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现代公民,而重智轻德的教育,必然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学校是知识的海洋,也应是精神的高地。二十五字标语既是对学生的期望,也是他做人的准则。
中专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开展“对人要感激,对物要爱惜,对事要认真,对技要磨砺,对己要严厉”系列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何仁聘曾带领教职工深入偏僻乡村、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招生。“农村有个别青年因为初中毕业后没有事情做而去干偷鸡摸狗、骚扰乡邻的事,给社会治安造成极坏的影响。我要把他们都招进学校,让他们接受职业教育,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使他们带着自信、带着技能走向社会,这样就帮助了他们的生活问题,也同时解决了社会治安问题。”
在这样的理念下,学校积极加强兴趣培养,鼓励学生投身公益事业,学生参加重庆市中职学生篮球运动会,女子代表队获第一名,男子代表队获第二名;积极参加义务献血,学校荣获永川区卫生局、重庆市血液中心2013—2014年度无偿献血先进集体。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重庆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重庆市德育特色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学校”“重庆市校企合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当年学校的老校舍是原永川区供销合作社的办公地址,十分狭小,占地7.3亩的校园内还有73户住户,且地处老城区,无发展空间;今天,7.3亩变成233亩,改变了的是数字,不变的是经贸中专坚持内涵建设和走特色品牌之路的决心和毅力。
(杨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