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正式对外公布后,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意义、重点、难点以及如何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对“三农”有什么影响,农民将在改革当中获得哪些红利,供销合作社在今后为农服务上扮演什么角色等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国务院新闻办4月3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邹天敬对此一一解答。
改革目标
“一个体系” “一个平台”
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出发点是为“三农”服务,落脚点是让与农民得到收益。把供销合作社真正打造成与农民联结更加紧密、服务功能更加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真正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四个坚持”
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
坚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属性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三项重点任务
1.把为农服务放在首位,主要体现在加快基层供销合作社的改造,密切与农民利益的联结。形成有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
2.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的改造,真正办成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为农服务的合作社。
3.创新联合社的治理机制,构建“双线运行机制”。(1)以联合社为主导的行业指导体系;(2)以企业为支撑的经营服务体系。
改革意义
立足“三农”工作大局,成为为农服务骨干力量
李春生:
“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三农’工作全局的一项战略部署。这方面主要体现在两点。”
1 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供销合作社是我国最大的合作经济组织,这次出台《决定》,就是要使供销合作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增强服务实力,真正成为党和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的骨干力量。
基层社2.5万家
专业合作社11.4万家
综合服务社33万家
服务领域覆盖80%以上的乡镇和60%的行政村
2 推进供销合作社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内在需求
供销合作社经过61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相当大的成效,但是也面临一些问题。这次出台《决定》,立足于这些问题,破解这些难题,目的在于激发供销合作社的内在活力,搞活内在机制。
与农民合作关系不够紧密
层级联系比较松散
综合服务实力不强
体制没有完全理顺
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对“三农”有什么影响?
1 有利于目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非常大,是2.5-2.7亿的常量,每年还有1000万的增量。农村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农村现在迫切需要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提升,而供销合作社可以承担这样的角色,对于稳定经营制度是有好处的。
2 有利于为农提供多样化、便利化、丰富多彩的服务
在农村,供销合作社相对其他经济组织来讲,组织体系、网络比较健全,目前已经建立了34万家综合服务社。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利用改革时机把农村所有的养老、幼教、文化、娱乐、超市等生活需求都纳入其中,供销合作社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进而提升为农服务的功能和能力。
农民将在改革当中有哪些红利可以获得?
1 提供植保、测土配方、产前种子、田间管理等服务。
2 搭建产后综合服务平台,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城里那样便捷化、多样化的服务。
3 “新网工程”建设,能够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通过合同订购、网上销售等各种形式帮助农民解决“买难”、“卖难”的问题,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一些实惠。
供销合作社在今后为农服务上扮演什么角色?
供销合作社能够成为政府抓得住、用得上的为农服务的骨干力量,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不可代替、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热词新解
电子商务
发挥实体网络优势,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邹天敬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对供销合作社来说也是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重大机遇。因此,我们要发挥实体网络的优势,加快创新转型,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
开展电子商务将突出四方面优势
突出供销合作社整体优势,由总社打造全国性电子商务平台,各省级社统筹发展区域性、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最后对接到全国平台上,形成规模优势。
突出供销合作社贴近农民的优势,发挥县级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电商中的主体作用。
突出供销合作社实体网点广布的优势,加快县以下基层社、综合服务社和各类经营服务网点的信息化改造,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突出农产品流通重点,发挥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经营企业、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的优势,组织各地农产品资源通过供销合作社的电商平台进行销售。
工作部署
目前,全系统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超过800家,并已发展B2C、C2C、O2O等电子商务模式。供销合作社下一步在着力抓好电商平台组建的同时,还将鼓励和支持各级供销合作社与电商企业开展合作,形成为农服务的合力。
农村金融
供销合作社网络体系健全,具备天时地利的条件
李春生
“供销合作社系统凭借网络体系优势、人才储备和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资金互助、小额贷款、信用担保等服务发展很快。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供销合作社的第一家合作银行就可以创办起来。”
发展现状
已发展各类的信贷、资金互助合作组织341家
参与了20家村镇银行的建设
部分地区已基本具备发展金融的条件
工作部署
《决定》不但允许供销合作社创办中小型银行试点,而且鼓励供销合作社做小额信贷、融资租赁、信用担保等工作。下一步供销合作社要抓住机遇,认真研究“中小型银行试点”工作,切实把这件事情做好。
农村物流
发挥网络优势,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邹天敬
“近年来,供销合作社通过‘新网工程’建设,明显改善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农产品流通领域,加大了批发市场的建设,为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供了一些支撑。”
工作部署
一是结合编制“十三五”规划,进一步做好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规划。二是在一些物流枢纽的节点上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三是在县一级加强物流中心建设。四是健全村一级农村物流服务点。
自身建设
加强县和县以下供销合作社建设
李春生
“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成效好坏,成功与否,不但要看县和县以上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关键还要看县和县以下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这也是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关键。供销合作社将来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强县和县以下供销合作社建设。”
工作部署
积极推进分类改造,并给予县级社一定扶持,要把县级社建成基层社共同出资、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广泛参与、实行民主管理的经济联合组织。
综合改革试点
先试点探路,后总结推广
邹天敬
“‘先试点探路,后总结推广’,是过去30多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也是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不管是在推进全面综合改革当中,还是在继续推进的综合改革试点过程当中,试点先行都同样管用,同样有效。”
发展成效
全系统有28个省、47个地级市、344个县开展了综合改革试点。
县及县以下供销合作社销售额占全系统销售额比重从2013年的72.4%上升到2014年的73%。
经过一年多各方面的努力,试点工作不仅形成了一些好的思路,探索了一些好的办法,也形成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工作部署
下一步综合改革的方案,包括四个试点省份的试点方案都要对照《决定》进行补充完善,充实试点的内容和改革的重点,确保正确的方向。同时,已取得的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不急于在面上推开,要通过逐步试点稳妥推进,防止一哄而上。
为农服务
形成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
李春生
长期以来,供销合作社一直在植保、测土配方、产前农资供应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保障,将来也会继续做好这方面工作。同时,供销合作社将搭建起产后的综合服务平台,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便捷化、多样化的服务。
工作部署
《决定》提出,供销合作社要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种、股份合作、以销定产等多种方式,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配方施肥等系列化服务,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