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4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冷处理“互联网+”的热潮

□ 财经评论员 陈 树

 

    外界对中国经济转型一直翘首以待,但当内地顶级空调制造商格力宣布计划生产类似iPhone的智能手机时,不觉令人喜忧参半:中国是否已走上科技创新之路?抑或正在酝酿另一个泡沫?

    3月5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支持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几天后,便传出许多新旧业务结合的消息,“互联网+”也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口头禅。

    有些基金经理开始推介某些上市厂商的股票,他们相信这些厂商不久便会与科技企业合作,生产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甚至智能鞋,以实现“互联网+”的愿景。仿佛任何业务的名称前面只要加上“智能”一词,其公司股价必然迅速上涨。

    但是,市场实在不需要太多花哨的新概念。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生产出诸如iPhone手机那样的产品──能改变行业格局、创造未来。

    一些基金经理和分析师可能还记得,90年代后期,只要注册互联网域名,将传统业务与网上业务挂钩,便能够轻易赚大钱。但泡沫破灭之后,这类公司仅有少部分能幸存下来。现在,中国要推行“互联网+”战略,企业家们确实不要过于兴奋,应先三思而后行。

    部分顺应“互联网+”潮流发展的产品可能很成功,但很多类似产品却可能会以失败告终。

    内地主要的视频网站之一乐视网,最近便与国有汽车制造商北京汽车联手研发用于汽车的互联网操作系统,以提高汽车的智能,尤其在视听娱乐方面。这个项目很有意思,也有前景。但是,像格力这样的旧式空调制造商却要生产智能手机。除非想把智能手机与空调连接,变成“智能”遥控器,否则这个计划看起来并不明智。

    有人说中国经济无论是奢侈品消费还是不断升温的楼市──都已经处处泡沫。

    所以,中国再无法承受“互联网+”泡沫。投资者应先三思,企业家则要知道自己的强项是什么,不能盲目追随潮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