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资料
如东欣埠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在2013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评选中被评为“50佳合作社”。合作社于2010年成立,是全国首家由供销合作社领办的集稻(麦)草秸秆加工、收购、销售为一体的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现有合作社成员200人、松散型成员5000余户。作为扶贫助残基地,合作社扶贫助残190余户、450余人。其中60%为妇女、30%为老人。2014年,合作社经营收入2326万元,年处理秸秆1万多吨,能解决5万亩耕地所产秸秆的出路问题。合作社环境效益和扶贫增收双管齐下,成效明显。
“净化环境幸福安康 变废为宝造福于民”——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曹埠镇的如东欣埠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内,数千张“社员草绳收购活动卡”整齐地悬挂在墙上,两侧的这副“对联式”标语通俗易懂地讲述着这里“点草成金”“变废为宝”的生动故事。
自2010年成立至今,如东欣埠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先后获得“曹埠镇2011年度先进单位”、“如东县2012年度十佳专业合作社”、2013 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 “中国50佳合作社”等嘉奖,年经营收入也从2011 年的563.37万元跃到2014年的2326万元。在从事秸秆综合利用已30余年的合作社理事长孙世清看来,这些都是对他们“实实在在做事情”的肯定,“以后会更加专注地把这个事业做下去。”
“金稻草” 绿环境
“如果没有综合利用,秸秆不得了。”如东欣埠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孙维新告诉记者,“比如河边堆积的秸秆,下雨发霉烂掉后流到河里,污染很严重,河里的鱼都要死掉;而如果烧起来,对空气更是大污染。”这也解释了为何近年政府对秸秆的关注和管理都在日益加强。对于这一现实问题,2010年7月,在如东县供销合作社的支持下,如东欣埠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成立,在多年从事草制品业的能人孙世清带领下,目前除有200多位入社社员外,还辐射了分布在曹埠镇各村和周边马塘环镇、骑岸及石港等地的松散型农户5000余户。
自此,在如东欣埠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秸秆综合利用变得名副其实。通过推广秸秆氨化养畜技术,将饲料型秸秆进行机械化打捆、堆放、压块,有效解决牛羊饲草问题;将秸秆基料化利用,为种养殖户提供食用菌基料和育苗、花木草坪等基料;麦秸秆压饼后卖给电厂作为绿色能源;生产草绳、草包、草帘、草蒲等草制品。其中,草制品加工约占合作社业务的60%-65%,秸秆发电则占比约20%。
通过采取市场化、网络化运作,目前如东欣埠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年处理秸秆1万多吨,解决了5万亩耕地里秸秆的出路问题,用“金稻草”为绿色环境增砖加瓦。
“金饭碗” 好生活
古语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33年前,孙世清用节省下来的一袋大米换回一台草绳机,成为全县从事草制品生产的第一人。独乐不如众乐,如今,孙世清带领着如东欣埠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将草制品生产技术通过免费培训传授给农户,并为其提供机械设备,统一上门收购,统一销售。目前,合作社已累计向社员及松散型农户提供草绳机7000余台,仅草制品生产一项就为每户年均增收1-3万元。同时,在如东县供销合作社创新“合作社+基地”的扶贫助残机制下,如东欣埠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成为扶贫助残基地,参与扶贫攻坚。2014年,如东欣埠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扶贫助残经营190余户、450余人,其中60%为妇女、30%为老人。
如东县曹埠镇小埠村六组年过七旬的耿继福就是合作社扶贫助残的对象之一,他双目失明,此前靠算命勉强糊口,生活也没有保障,家里的房屋年久失修,濒临倒塌。孙世清得知后多次主动登门引导其从事草制品生产,并免费赠送其草绳机,手把手地传授技术。同时,为解其后顾之忧,合作社还承诺并做到了“两到户”——机器故障免费上门维修、草绳免费上门收购。在合作社的帮助下,5年来,耿继福一人仅草绳收入就近10万元,全家也搬进了坚固的瓦房。
在合作社业务辐射的地区,闲置劳动力通过草制品经营增收的例子不胜枚举。孙窑社区八组50多岁的张少连,只有一条腿,合作社为了照顾她的不便,提前为其预付草绳款,配送为其“私人订制”的草绳机,还帮助调剂草源送草上门,使其生活有了稳定保障。
“农户收麦子时,收割机收割完的麦子都在地里,假设一家有三四亩地,一亩地产一千多斤麦子,对贫困户和残疾户来说运输成本就是个大难题。所以我们合作社收秸秆的时候,会用车帮他们把麦子送到家里,这也是我们帮扶的一种方式。”孙维新告诉记者,“贫困户、残疾户加入草制品生产,在家打草绳,不起早贪黑,一天能打八九盘,每天能挣100块左右,自食其力,也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如今秸秆成了‘金稻草’,给老百姓添了个‘金饭碗’。”
金点子 好收益
为了扩大规模,更好地运用市场化规律,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户收益,如东欣埠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采用“廉进贵出”的经营之策,于2013年5月建成占地1968平方米的仓储库,用于收储暂不使用的草绳草帘等草制品,由合作社统一于草制品需求高峰再进行销售。“做到闲时做收储,忙时有库存,通过打季节差、价格差,在同行业间增强了竞争力,让农民多得益、长得益。”孙维新介绍,“2014年10月我们合作社又新建了一座占地1200平方米的秸秆仓储库,用于储存生产牛羊饲料用的稻麦秸秆,因为不能淋雨,所以专门对其进行分类存放,作为临时的饲草交易市场。”农户的秸秆被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后,由合作社进行再销售,整体年度核算时合作社会根据营业额对合作社成员进行二次分配,合作社成员享受经营分红和投资分红,松散型成员享受经营分红。
截至目前,合作社的销售合作网点遍及河南、江西、浙江、安徽、山东、江苏等六省及百余家企业,成为全县草制品行业销售主力,约占全县草制品销售量的一半。
在保障环保效益、助力秸秆禁烧、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如东欣埠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还将在产业链方面进一步延伸,增加草制品的附加值。孙维新举例表示,在旅游产业推广绿色环保的草鞋、草蒲等草制工艺品,将黄豆秸秆精加工研制出营养价值更高的牛羊饲料等都将是他们接下来要努力的重点。随着环保型专业合作社“金稻草故事”的继续,如东欣埠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在助力环保与为农增收两个领域,更加笃定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