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在上海老家怀祖感恩踏青之际,不由想起了那描绘北宋汴京清明时节繁荣景象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于是,驱车从浦东新区出发,慕名向已永驻着巨幅电子版《清明上河图》的上海市中华艺术宫出发了。
车沿着热闹繁华的都市大道走,只见远处高楼大厦林立,两旁车水马龙、云集的商场徐徐扑入眼帘,又快速地从我眼前拂过.随着往中华艺术宫越来越近,那各色各样的建筑,国色古香与现代化融合的气息越来越浓。忽地,一座形似一顶古帽,被命名为“东方之冠”的大红色中华艺术宫建筑,连缀着一群金蝶花瓣形建筑群展现在我的眼前,在阳光的照耀下壮观而透亮。
我终于通过那雄伟高大的红色中华艺术宫大门,来到了现已永驻中华艺术宫的巨幅电子版《清明上河图》展厅时,马上就被神妙独到的中华艺术美图所吸引。那活灵活现的中华文明古色古香繁华热闹市井风俗、那淳朴的中华城乡酒肆茶楼老作坊市场商贸民风使我迷醉,我几乎忘记了呼吸。
《清明上河图》——上海中华艺术宫的镇馆之宝,她仿若一幅中华民族的城乡繁荣、活农富民的历史长歌。
我欣赏着,心激荡着。
电子版的《清明上河图》并非单纯将原作放大做成动画版,而是将原作面积放大700多倍。于是,一幅北宋城乡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影像宛如身临其境般真实地呈现在了观者眼中。
影像中,北宋汴京郊野春光一览无遗。疏林薄雾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脚夫赶着驮炭的毛驴,在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中,向城市走来、向我走来。汴河上的船只也是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只见有一只满载而归的大船正缓缓驶入大桥,船上人影攒动,船夫们分工明确,有的站在船舷上使劲撑篙,保持着船体平衡前行;近旁,数骑骆驼排几行,托着货物朝前一个劲地走着……
虽然,是北宋清明时节,这物流运送的条件是这样的简陋,靠毛驴、靠骆驼、靠纤夫等艰难地拉船,但人们喜洋洋的。绿草大地上抬轿、骑马、挑担的比比皆是,笑脸欢颜;夜幕降临了,灯笼映出了晕黄的光,交相辉映;游船荡漾,水波粼粼,灯火阑珊处,恍若秦淮河……街市、生活显得那样繁荣,那样昌盛,那样让我觉得乐观、有趣,怪耐人寻味的。这毛驴,这骆驼,靠纤夫等艰难地拉的船和供销合作社的艰辛“扁担精神”是何其的相似。虽相距久远,但都是老祖宗流传给我们的生命之源、创业致富之血——即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的精神。
我的思绪涌动起来。忆及80年代末青少时初涉供销合作社工作,身背公文包驱车直奔基层社。山重水复,一村又一村,一社又一社,觉得很神秘。而此时此刻,对于我来说,乐趣中已多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因为,我知晓了山乡基层社人为了那大地隆起的高山上生活购物难于上青天的农家弟兄们,依靠一根扁担翻山越岭奔向他们,每人一生中挑着一百多斤的重担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的里程可以绕地球10圈。他们用努力使农民弟兄生活丰富起来。农民喜洋洋快活生活之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些基层社可真是赣南红色故都“山里人心上的供销社”。
岁月峥嵘,花开花落。如今,我们祖国大地,经过上下五千年这祖国人民勤奋艰苦创业精神的洗礼,如那大上海热闹繁华的都市盛景已是遍布祖国城乡各地了,圆了一个美丽的中国梦。这繁华,犹如一个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供销合作社几十年来的泛舟历程,岁岁年年,风风雨雨,几经艰辛克难,是那“扁担精神”让一盏盏供销合作社人生命之光点亮着城乡僻壤,使供销合作社旧貌换新颜,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辉煌与低谷中不断改革勇敢前行,走出困境……
我寻思着,《清明上河图》给了我深深的启迪;我坚信着,咱供销合作社人坚持发扬这“扁担精神”,发扬这中国人民艰苦勤奋创业精神,定将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再创辉煌。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供销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