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5年,将BAT(百度、阿里、腾讯)搜索、支付、社交三种优势有效整合的“微信+”营销模式迅速成了新的“风口”,好多企业、好多个人一下子都成了它的“长尾客户”。
微信+信息展示。这种模式里,多采用线上营销与实体店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很多农商行、农信社开通了公众微信平台,以“每日动态”的形式将存款利率、理财产品以及拜年贺岁、节日问候等内容及时向外发布,很多年轻员工更是积极开动脑筋,利用美图、逗拍等软件将营销内容与春节、情人节等节日主题结合在一起,改善了受众的情感体验和服务粘度,加之完善的线下服务机构和设施,更增强了微信宣传的真实性,给了客户更多的安全感、现实感。
微信+投票点赞。这种模式里,主要是通过固定流程吸引人们关注,迅速提升自身的知名度。一种是投票类,例如当前流行的“最美全家福”“寻找最美笑脸”等投票中,影楼、早教中心、艺校等主体均参与其中,当亲朋好友为其投票时,必须首先关注这些发起单位,在潜在客户中占据“先入为主”的优势。另一种是集赞类。
微信+红包大战。这种模式主要是培养自己的支付用户,让用户支付一次,走过一遍流程,比看10次广告都有用。除夕春晚的“摇一摇抢红包”,让很多热衷打牌的人都开始紧盯手机,生怕错过任何一次机会,在吸引人们高度关注的背后,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快速发展了逾百万绑定银行卡的用户,通过掌控客户的支付渠道,建立了牢固的可持续增长基础。
微信+产业混搭。农产品与“完美”产品过去看几乎是彼此绝缘的,借助微信纽带也实现了一、三产业的混搭。笔者有一个朋友A,自己经营着“完美”产品直销,她有另一个朋友B在村里经营梨园。某天,B在朋友圈发布了卖梨的消息,A迅速转到自己朋友圈,并且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大力推销,不到一个小时就拿到了300斤的订单,同时约好取货的地点是自己的护理产品实体店,她会利用店内资源让前来取梨的顾客免费体验自己的护理产品及护理服务,也实现了自己经营业绩的提升。
“微信+”是在“巨头”牵引下万众创新的又一成果,基本核心仍然是对客户与市场的占领,迅速表现出低成本、零时差、受众广、影响大的效果,提供了一种业务拓展的新机遇、新途径,金融机构也要巧妙站在类似的“风口”上,趁势而为、借鉴创新,也能创造出更多的营销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