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3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顺应新常态 实现供销社为农服务新作为

□ 华陆佑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供销合作社必须主动顺应、积极作为。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适应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努力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顺应农业发展新方式

    开拓为农服务新途径

    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其根本宗旨就是为农服务,并在为农服务中发展壮大。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业生产经营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的粗放经营正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转变。面对农业发展的这些趋势性变化,供销合作社必须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主动延伸产业链,加快经营转型。李克强总理指出∶“供销合作社历史悠久,网点广布,新的历史条件下仍具有为农服务的深厚基础和独特优势。希望供销合作社在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服务农民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所以说,供销合作社只有不断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涵和方式,加快构建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为农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家庭经营农户提供既覆盖全程的规模化服务、便利实惠的个性化服务,努力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实践告诉我们,供销合作社加快由贸易商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变,这是焕发社属企业生机与活力的必然选择。

    顺应商贸经营新特点

    推行为农服务新业态

    供销合作社的优势在于具有基层经营网络体系,最贴近农民、最了解农民,也只有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开启永恒的发展动力。然而新常态下,流通领域的产业组织方式、商业经营模式、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农村市场消费潜力的释放,各类商贸新型业态在农村抢滩布局,农村市场形态将更加多样化。流通领域这些趋势性变化,带有长期性、根本性。对以靠流通、做买卖为老本行的供销合作社来说,冲击最为直接,影响最为深刻。因此,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与农民的联系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在基层大力兴办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找回对供销合作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与自我发展的有机统一。同时,必须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战略机遇,立足农村市场,着眼城乡一体,加快经营网点资源的优化整合,加快经营网络的信息化改造,在办好农村商贸中心、综合服务社等实体店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新型商贸经营业态,如培育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造“网上供销社”,努力在新一轮流通行业变革中巩固和提升农村流通的主导地位。

    顺应“三位一体”新合作

    构建为农服务新网络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全国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这意味着供销合作组织要牢牢把握生产合作、供销合作、金融合作三大农村合作方向,通过自身改革理顺体制机制,强化“三位一体”的农村合作网络,构建适应并引领农业现代化的服务网络。但仅就目前金融体制对供销合作社主营业务相关的行业,特别是对农业的支持、对县域经济的支持相对来讲严重不足,那么处于政府、市场和农民之间的供销合作社如何发挥中间人的作用,切实解决农业及农民生产生活资金短板问题,找寻转型发展的新合作方式,这是我们需要积极探索的新举措。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成熟一家,批准一家,不设限额。深化信用社改革,稳定其县域法人地位。”供销合作社要紧紧抓住国家鼓励支持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历史性机遇,早准备、早布局、早介入,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就是在新一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抢占先机,将金融服务培育成为助推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和为农服务的新平台,既发挥“社会效益”,又实现“经济效益”。我以为,要对现有农村信用资金合作组织进行梳理,对于运行良好,资产优良的进行扶持发展;对于社员少、融资难、前景窄的进行整合;利用供销合作社特殊的地位和优势,吸引社会民间资本,结合社属优质资产和社属自主资金,自办惠农为民金融银行;针对农民普遍缺少有效抵押物的特点,以信用贷款、保证担保贷款为主,生物资产抵押贷款为辅,满足农民及相关专业合作社短期、小规模的资金周转需求,扶持农户和合作社经营,实现惠农为民创新。

    顺应改造自身新要求

    释放为农服务新潜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供销合作社传统支撑增长的推动力量在消减、制约因素在增多。依靠铺摊子、上项目、建网点实现规模扩张,依靠批发零售、一买一卖赚取利润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特别是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与供销合作社主营业务相关的行业普遍不景气,传统流通领域面临着成本快速上涨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挤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迫切需要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中,寻找接续和替代动力,打造增长新引擎。但供销合作社是一个老组织、老系统,辉煌于计划经济时代,历经多次变革,客观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功能定位不够清晰,行政化色彩比较浓厚等。所以说在新常态下,供销合作社必须按照“改造自身、服务农民”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快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培育独特优势,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经营模式创新,让蕴藏的巨大潜力和内在活力充分释放,努力打造中国特色为农服务的骨干力量,让改革成果惠及农民,也为供销合作社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实践告诫我们,服务“三农”、创新服务是供销合作社“强身健体”的发展方向。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就是要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就是要在组织架构、内部机构设置、日常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扩大服务功能,提升经营服务能力,建立集生产服务、供销服务、信用服务为一体、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经济组织特性的体制机制。对党委、政府来讲,需要供销合作社承担起发展农村服务业的任务,发挥好为农服务的功能;对供销合作社自身来讲,就是要依托现有基础和优势,拓展和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村流通、农业生产经营服务、金融服务、生活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作用,谱写“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城乡”的新篇章。

    总之,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供销合作社要始终扭住为农服务这个“牛鼻子”,着力拓展为农服务新领域,创新自身治理新机制,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真正实现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新作为。    

    (作者系安徽省安庆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