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3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专注城乡惠“三农”
甘肃武都金桥村镇银行金融服务下沉到基层
□ 孙武强

 

  2007年,金桥村镇银行入驻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它摆脱了银行“抵押拜物教”,为无抵押物的普通农民发放贷款,而且业绩不断攀升。经过7年的发展壮大,现在甘肃武都金桥村镇银行有12个营业网点,4.1万储户,有信贷产品6大类39个品种,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普通农户、贫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

    夹缝中求生存

    唯有将业务下沉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史纪良指出:“村镇银行一定要眼睛向下、机构向下、业务向下,要深入村镇,不能往上‘靠’,只有沉下去,到村镇去,到社区去,才有一片新天地。”

    武都金桥村镇银行在开业之初,陇南市已经有银行金融机构网点500多个,其中武都区内就100多个,金融网点密度大,竞争异常激烈。如何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如何能让自身发展壮大?武都金桥村镇银行行长孙武强与员工一起深入思考。

    走,到农村去,与农民一起商讨对策,吃农家饭,想农家事,将银行柜台前移,将银行的总部放在乡下,村镇银行的领导员工一头扎进了村子里。

    农民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服务?怎样才能为农民更好地服务?农民需要存、贷款都方便的银行,农民更需要处处为他们着想的银行。金桥村镇银行的中高管人员、业务部经理走遍了武都区的31个乡镇、189个行政村,针对重点村,挨家挨户调查摸底,建立农户信息档案,随时调整信贷政策,以满足农户生产的需要。

    我们的服务在农村 

    成果也在农村

    马街镇上板桥村有112户538人,其中的大部分人靠贩运猪毛来增加收入,但由于资金少,收购很难形成规模,产业链不能延长。金桥村镇银行在下乡调查过程中,了解到了这一情况,上门为信誉好、经验丰富的贩运户发放贷款。在村委会的推荐下,2009年4月该行在该村建立了12户参加的4个联保小组,为12户农户贷款40万元。这些贷款农户统一组织起来收购、贩运猪毛,村民当年纯收入达20多万元。

    经上板桥村村民的介绍,相邻的高桥村也向金桥村镇银行申请了贷款。经考察,高桥村与上板桥村经营项目基本一致。2010年4月,武都金桥村镇银行分别向上板桥村6个联保小组、18户发放了77万元贷款,向高桥村6个联保小组、17户发放了68万元的贷款。通过金桥村镇银行的贷款扶持,这两个村集中了武都90%的猪毛贩运业务,同时,还将产业链延长,为本村200多名妇女提供了猪毛梳理、猪鬃修剪等工作,带动了全村人致富。

    金桥村镇银行与武都区佛崖乡张坪村从2009年开始合作,建立联保小组为农户发放贷款,6年过去了,现已为村里扶持起来了44个运输大户,能为村里增收800万元。现在张坪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村民杨拜拜竖起大拇指夸赞,“金桥村镇银行能为农民雪中送炭,是我们农民自己的银行。”

    2014年,金桥村镇银行全年贷款余额6.71亿元,其中用于“三农”的支农贷款就达5.47亿元,占资金总投放量的82%,涉及武都区36个乡镇、684个行政村,受益农户7145户,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支农、支小业绩突出,武都金桥村镇银行获得了市政府首届“市长金融奖”和“支持地方经济贡献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分别于2014年9月17日和11月20日,两次对武都金桥村镇银行进行了调研。

    会议开在农家院 

    决策出在田间地头

    2015年元旦刚过,金桥村镇银行就在武都区佛崖乡张坪村农户的院子里召开了客户座谈会。虽然是数九寒天,但在农家小院的“金融研讨会”却开得异常热烈。农户们向金桥村镇银行提的意见有十多条,有要求增加信用额度的,有要求调整贷款与还款时间的,有要求延长贷款期限的,有的要求将银行开在家门口,还有要求给村民演示电子银行如何使用的。武都金桥村镇银行每次信贷政策的调整都是从这一次次的农家小院会议开始的。

    金桥村镇银行成立之初专门组建了3个工作组,将柜台移在了田间地头,深入到农村,与农民攀谈,了解当地农民及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金融需求,了解农村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

    金桥村镇银行经过调查了解,认为解决农民贷款难,先要解决担保难题,还要提高农民诚信意识,让银行的资金能贷得出、管得好、收得回。金桥村镇银行在实践中推出了“担保+联保”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担保难题。具体做法是由村级推荐委员会推荐,然后“农户联保、农户担保、基金控制,农民自发推荐、自行组合、互相监督”,这项措施使得注重乡情与名声的农民格外珍爱自己的信用度,不仅有效地降低了信贷风险,同时,也使信贷资金切实发放到了有需求的农户手中,使贷款变成了“种子”而不是“口粮”。

    在“担保+联保”的模式上,金桥村镇银行又推出了升级版“乡级小额担保委员会”,其模式为“一乡一会、自愿担保、提供资金、推荐对象、银行审批、监督发放”,充分发挥了乡镇和村级两个基层组织的作用,为“农户小额担保贷款”上了“双保险”。

    金桥村镇银行大胆前行,将“农户小额联保贷款”做得风风火火,截至目前,共发放“农户联保贷款”2.9万笔,金额22亿元。

    在“农户小额联保贷款”见成效的基础上,金桥村镇银行针对性地选择村社开展“点对点”式的服务模式,通过扶持一批、做好一批、巩固一批,逐步培育较为稳定的客户群,客户群不断扩大,业绩也不断攀升。

    用心服务 

    小银行创出大特色

    “做银行,就是在做服务,作为‘草根银行’,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把服务做到一流。” 武都金桥村镇银行行长孙武强这样说。

    武都金桥村镇银行服务标准记在每一位员工心中:存款取款一样热情、大额小额一样欢迎、闲时忙时一样认真;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急客户所急,想客户所想;简化流程、上门服务,用心把“优质服务”展示出来,让客户感受到金桥村镇银行的真诚。

    金桥村镇银行的一大特点就是上门服务,不管是多偏远的山村,只要有业务需要,信贷员都会上门服务,指导农民如何向银行申请贷款、如何高效使用贷款资金。通过上门服务,该行为农民普及了金融知识,与农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互相信任、互相理解。2014年,金桥村镇银行还购置了流动金融服务车,直接将服务送到了农家小院。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