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网购过,最近还买过几本书。我很愿意为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做广告,人们在网上消费往往热情比较高。网上网下互动创造的是活力,是更大的空间。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
编者按
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金融业充满了蓬勃的朝气与敏感的话题。电子商务、互联网与金融业的深度结合,改变了人们生活习惯,也打破了制约金融业发展的镣铐。
深度融合的传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共同书写出中国金融的未来。
多少人用上了网银?
2014年,网银覆盖面大提升
行业现状
银行业线上交易量
网上银行个人客户数达到9.09亿户,新增1.5亿户。
手机银行个人客户达到6.68亿户,新增1.56亿户。
银行业互联网电子金融服务交易量
微信银行个人客户约3666.81万户;
交易总额1073.67亿元。
电商平台个人客户达到7928.56万户;
交易总额1.72万亿元。
电视银行个人客户达724.13万户;
交易总量达95.01万笔。
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量
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1167.95亿笔,比上年增加204.56亿笔。
银行业平均离柜率达到67.88%,同比增加4.65个百分点。
金融服务哪家强?
差异化发展亮点纷呈
典型案例
中国农业银行推出“超级柜台”,客户可自主办理50多项业务,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业务处理速度提高4-7倍;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针对老年客户开发“绿卡通”,可提供日常金融服务和上门服务;
兴业银行率先研发并推出国内首台“盲人ATM”,可通过插入耳机进入语音导航系统进行取款,为视力障碍人士提供了便利;
上海农商银行推出“指纹确认”代替签名服务,方便了老年客户等特殊群体客户;
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推出“联银快付”,有效改善农村金融支付环境。
谁来保护用户权益?
互联网金融监管备受关注
两会热议
致公党
明确不同业态的业务监管主体,将互联网金融纳入我国金融监管框架,实现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主体自治三者有机结合。
民建中央
功能监管为主,务实性监管和分类监管,避免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
民进中央
建立和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对网络金融市场准入、交易者的身份认证、电子合同的有效性确认等方面都要尽快立法。
全国政协委员、永隆银行董事长 马蔚华
有必要加快出台P2P行业的监管政策,落实有节奏、松紧适度的监管,并且鼓励、引导行业自律组织和第三方评级、咨询机构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保监会原副主席 李克穆
希望互联网金融相关监管办法尽早出台。互联网金融日新月异,其快速发展使得监管工作难度加大,监管措施须要既能让它很好地发展,又能保护消费者利益。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银行董事长 闫冰竹
进一步推动科学动态的市场化分类监管。实行以资产规模、资本实力、管理能力、监管评级以及业务复杂程度等为主要标准、能上能下的动态监管方式。
监管出台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
去年金融界在准备互联网金融的新政策,主要体现为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按照现在监管的框架给予适度的监管。这个文件目前还正在起草讨论之中,应该不久就会与大家见面。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潘功胜
人民银行对于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基本的态度,就是鼓励创新发展、分类适度监管。互联网金融中包含不同的业态,所以它的监管规则,所包含的法律关系、风险的性质是不太一样的,所以不同业态的监管规则和监管的强度是有差别的。
点评
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发展既让人惊讶又成为一种必然,在金融市场开放的大环境下,随着全民理财热的激发与互联网文化的日趋普及,银行与互联网结合的各类自主创新产品、服务深入人心。
它们的存在让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惠及民众的同时,更推动了金融业自身发展。把互联网跳动的基因注入到金融的血液之中,充分而快速地抵达潜在客户,虽起于青萍之末,却能掀起阵阵风云。
(本版文字:刘一凡 制图:曲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