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农业部正式启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力争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和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分别比2013年提高7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实现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农业部:
农资“减肥” 利农利民
“我们实施这项行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走出一条节本增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曾衍德表示,在资源要素绷得很紧、种植效益仍然偏低、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靠大量投入资源和消耗环境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科学施肥施药。
在曾衍德看来,“零增长”任务虽然艰巨,却能够通过提升化肥利用效率及推进有机与无机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并表示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关键是把握好“精、调、改、替”4字要领,即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此外,对于农药的施用,曾衍德坦言,要扭转现在的局面,实现零增长目标的难度同样不小,应通过减少施药次数、施药剂量、农药流失来提高防治效果。
“化肥减量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而且有利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曾衍德认为,首先,我国化肥用量较大的作物主要集中在蔬菜和水果,把用肥量大的经济作物的化肥用量减下来,不会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影响;其次,我国粮食作物的施肥水平高于发达国家,在不同区域还存在不合理现象,但我国针对不同区域已建立一些成熟的技术模式,特别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推广,不会影响粮食单产;最后,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的利用,不仅能够减少化肥用量,还能实现产量的提升和节本增效。
农资业:
倒逼改革 迫在眉睫
“从长远来看,减少肥料使用量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提高技术水平,有助于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规范行业发展。” 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宏坤认为,“目前肥料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存在开工不足的问题严重,一些复合肥企业的开工率仅为30%左右。复合肥企业要想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提升品质;除了提供肥料产品,还需要‘从传统的制造商过渡到制造+服务转型模式’,为种植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这一看法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认可,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束怀瑞教授等专家认为,国家提出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的目标必将促使化肥行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新型肥料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肥料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疲软,但过剩的是传统的产能,疲软的是传统的市场,新型肥料的产能和市场则并不过剩、不疲软。” 安徽文胜肥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文胜表示,企业在应对过剩和疲软时,除了开发新型肥料,还应从企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运用新型营销模式,挖掘一块并不过剩的市场。
“新型肥料和传统肥料的一大区别就在于对服务的需求。以简单的硼肥缺素为例,施肥过少没有效果,施肥超量又会引发中毒,施什么硼肥、怎么施、施多少都需要有专业化的服务做支撑。而在田间管理上,影响作物收成的因素,又不仅仅只有施肥,还有农药、种子等等。” 李文胜告诉记者,传统肥料销售,基本上都是依靠散户经营,无组织无纪律,建立起新型肥料施用服务体系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供销社:
业态转型 大势所趋
“我们销售的是农资,经营的是服务。”山东省烟台市供销合作社办公室主任姜琪龙表示,栖霞市放心农资直营店的建设,不仅仅意在帮助农民能够更加快捷方便地获取放心农资,更是栖霞市供销合作社转变为农服务方式的一个载体。
2013年6月,栖霞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调研,确立了在全市范围内建设“政府放心农资”工程的项目,并交由当地供销合作社具体执行。
为促进放心农资直营店能够更加便捷的深入农村、走近农民,栖霞市供销合作社积极打造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平台,并通过该平台为果农提供科学施肥、用药的样板——烟台市农资总公司配送中心专门成立了烟台市范围内设备最新、规模最大、数据最全的检测中心,对所有农资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检验,为全市果农提供免费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出具指导性施肥报告。此外,所有镇级直营店全部建立了测土配方工作室,果农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直营店进行免费检测,并可以享受到直营店提供的定期技术培训上门服务。技术员们深入田间,手把手指导农民科学用肥,合理用药,避免化肥和农药的不必要浪费使用,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截至目前直营店已举办各类培训讲座600多场,规模达到5万多人次。
在全国,此类从以出售产品为中心转型为以经营服务为中心的放心农资店还有很多,其背后是整个供销合作系统锐意改革的一个侧影。2015年初,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在京签署了《推进科学施肥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按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以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为目标,以配方肥推广和施肥方式改进为重点,强化农社合作、农企对接,创新技术推广和农化服务机制。其中,农业部门发挥行业管理、组织协调、技术指导服务优势;供销合作社系统则重点发挥农资生产供应、渠道网络、经营服务优势;双方将在加强信息共享、推进配方肥到田、开展科学施肥指导服务、加强科学施肥宣传培训和强化肥料监督管理等五大领域开展全面战略合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