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创新一轮基层中心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发展新局面,近年来,江西省玉山县岩瑞中心供销合作社按照当地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社的有关工作要求,结合实际,以“改造自我、服务农民”为主旨,以“新网工程”建设和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在体制机制、拓宽为农服务渠道等多个关键领域实施改革创新和谋求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开启了该社为农服务的新征程。
以地换房 盘活社有资产
玉山县岩瑞中心供销合作社地处县城郊以南,距离县城10公里。全社现有各类经营网点161个,遍布在白云、岩瑞、下镇三个乡镇的60多个行政村和8个厂区。自2002年全县基层社实施企业改制后,岩瑞、下镇、白云这三个基层社的资产也悄然在国企改制中瞬间消失,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安置基层社的下岗职工和偿还企业债务等,基层社到了一穷二白、困境重重的地步。近年来,该社积极盘活基层社闲置闲散资产和引进人才,不断优化内外结构和机制体制,使中心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大幅增长,社会地位也得到明显提升。
岩瑞中心社采取“以地换房、合作共建”等方式,利用岩瑞供销合作社老门市部店面、仓储设施和空置土地,重建了一栋占地750平方米,共两层的供销大楼。其中一层兴办供销超市,二层兴办供销家居城,资产价值数倍增长。同时,岩瑞、下镇、白云供销合作社的闲散资产也得到改建、扩建和新建,已建设具有自主产权的基层社综合大楼3座,总面积达3500余平方米,净增资产100余万元。岩瑞中心社由原来年亏损5万元转变成现在年收入65万元的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基层供销合作社。
与此同时,该社还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至2014年底,该社除对各基层社主任进行业绩考核,实施开放选聘外,还按照县社选用人才的标准,对社属各基层社的所有经营网点业主进行严格考核和公开、公平、公正的选聘,既优化了人才队伍结构,又为中心社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创新手段 发展现代流通网络
近年来,岩瑞中心社依托传统经营项目,积极引入现代流通服务方式,因地制宜,重建了新网络,构建了新的服务平台。
在中心社工作管理上,坚持开放办社的原则,聘用3名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基层社主任分别担任中心社主任和基层社主任,并广泛吸纳社会能人、资金和技术参与基层网络建设;在职能上,由中心社作为实体单位,独立负责和开展所属基层社创业、创新及各项网络经营活动;在考核上,实行目标分解定量考核,年底测评,给予奖励。在网络建设理念上,采取“稳中求进,有效可控”的原则,从好中选优,从优中选骨干,按照村镇网点布局,依次建网点,逐步发展壮大,彻底巩固和改善了原有的经营业态。
截至目前,该中心社已建设乡村超市6个,建设“五大网络”连锁店60个,加盟店94个,建设农副产品交易市场1个,真正建成了以乡域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龙头,以乡镇超市为骨干,以乡级连锁加盟店为基础的县、乡、村三级经营服务网络,网络服务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岩瑞中心社按照上级社“11有”的基层社标准化建设,对网点采取“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的现代企业经营模式管理,实施内引外联,在提高经营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下工夫,从而推动“五大网络”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
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岩瑞中心社也积极争取国家有关财政补助资金。截至目前,岩瑞中心社已有9家农资农家店获省财政专项资金补贴,其中白云供销合作社3家、岩瑞供销合作社5家、下镇供销合作社1家,共获补贴资金15万元;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有11家农家店获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其中白云供销合作社4家、岩瑞供销合作社6家、下镇供销合作社1家,共获补助资金3.3万元。
升级改造 农贸市场换新颜
岩瑞镇原有一个露天集市,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沿街而立、占道为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人流物流日益增多,该市场给拥挤的交通带来巨大压力,加之街道狭小,环境卫生差,已严重影响城镇市容市貌。
岩瑞中心社抓住岩瑞镇党委、政府2011年6月关于新建乡镇新市场,取消老市场的发展机遇,在玉山县供销合作社指导下,紧密结合当地新农村综合市场建设规划,举全社之力,于2012年7月在岩瑞镇龙琴村基宁路开工新建岩瑞供销农贸城,2014年5月2日农贸城建设完工并试营业。
岩瑞供销农贸城总投资200余万元,有钢架结构农产品交易大棚5个,管理办公用房1栋,功能区5个,总建筑面积达5300平方米,设有摊位240个,其中鲜肉摊位40个,家禽、海鲜、水产品、熟食、冷冻品、豆制品、蔬菜、调味品、南杂、干果、水果、大小百货、服装、五金摊位200个,能同时供几千人交易。
岩瑞供销农贸城的建成,彻底改变了当地多年露天集散市场的落后面貌,有效治理了当地农村脏、乱、差的现象,并带动岩瑞镇及周边区域约20万人受益。既满足了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又极大地推动了该社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