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政协委员
河口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 赵树华
维护金融信用环境 提升企业融资能力
症状:
当前河口区社会信用环境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经济形势不景气,社会投机有所盛行,驱使民间资金流向地下金融市场,为非法集资提供可乘之机;二是人们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信用数据的透明度偏低,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惩罚机制。
建议:
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希望政府部门坚持一手抓整顿和规范信用秩序,一手抓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要积极开展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为其建立公共“信用档案”,在网络上予以公开,便于社会各界进行最广泛的监督,从而不断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逐步建立规范的基本信用制度。
打造良好信用环境。要切实加大日常检查监督和执法力度,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制裁与打击力度,大力提高失信成本,对讲诚信的单位及其负责人重点支持,予以政策倾斜,大行倡导之风;反之,对不讲诚信的单位及其负责人,采取有效措施,实行政策限制。同时还要建立银政企平台,畅通银行与企业沟通渠道,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荔波县人大代表、荔波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 封光荣
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用地
症状:
部分网点营业用房难以满足当地广大农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一些便民服务点(部分乡镇网点)还是租用民房营业办公,环境设备陈旧老化,营业面积狭窄,功能分区不合理,客户体验大打折扣。
建议:
一是解决营业网点用地问题。协调国土部门解决乡(镇)网点建设用地,特别是实施小城镇建设的乡镇,能及时在市场中心选址修建农商行营业网点,让广大农民群众能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二是解决购置土地价格过高问题。土地价款过高将严重影响网点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希望政府能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适度降低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建设用地出让费用,缓解购置土地资金压力。
三是解决购置土地性质问题。目前各乡镇使用的土地大多数为集体性质土地,在网点建设过程中,荔波农商行无法办理规划许可证和相关准建证件,将会导致违章建筑和产权不明晰,也无法向上级主管部门报批和账务处理。希望政府针对农村金融服务用地的特殊性,给予专项土地出让指标。
四是解决现有网点土地性质转变问题。目前荔波农商行现有网点土地性质大多为国有划拨,需请政府协调国土部门变更土地性质为国有出让,变更土地用途为金融服务用地,同时将原产权名称更名,并结合实际降低证件更换费用缓解经费压力。
南昌市人大代表、南昌农商银行董事长 应 勇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症状:
当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与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农户缺乏诚信观念和守信意识,导致农村信贷风险较大;司法执行环境不佳,一些贷款诉讼案件判决后执行不到位,“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屡见不鲜;经营发展环境不佳,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检查多、罚款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经营活动的开展。
建议:
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创造有利于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经营环境。一是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农村金融机构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帮助清收不良贷款,多渠道打击逃废债务行为,建立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维护农村金融秩序稳定。二是司法部门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诉讼案件,应依法快立案、快审理和快执行,解决贷款诉讼“难”的问题。三是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组织人事部门配合,全面清理和清收党政干部、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自借、担保不良贷款,必要时采取行政手段督促其还款,树立诚信榜样。四是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检查由政府统一部署,避免审计、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的重复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以整改和规范为主,减少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处罚。
侯马市政协常委、侯马农商银行董事长 李俊跃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有效发挥职能,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努力消除中小企业资金“瓶颈”制约。
首先,金融机构应坚持围绕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适时创新适合中小企业需要的信贷品种。如通过评级授信、联保贷款等方式,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资金支持。
其次,针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问题,可采取抵押、质押、保证、联保等灵活多样的贷款方式。在利用房产、土地、有价证券作抵押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企业无形资产、股权、出口退税税单、应收账款、在建工程、土地发包权等多种抵押方式,解决中小企业抵押资产不足的问题。
再次,对信誉好的中小企业可享受与大企业同样的待遇,实行更多的融资方式。如项目融资、外汇贷款、订单贷款等。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办票据贴现等业务,加速企业资金周转,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最后,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知识和贷款申请业务指导,及时向中小企业通报贷款相关政策和供求信息。同时,根据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周期、还款能力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实行差别化贷款利率,有效支持中小企业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