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来得巧,再晚来一两天,我这里的花可都卖光了。”日前,江苏省无锡市宜兴新兴杜鹃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思云站在自己位于百合村的花圃中,指着大多已空空荡荡的大棚,喜滋滋地对前来购买杜鹃花的顾客说。看到自己的杜鹃花销得火爆,蔡思云颇为得意,他直言,没想到转战大众市场,令自己的杜鹃花今年卖得比往年快。
在最近两年的年宵花市上,因节约之风兴起,企业单位控制开支,素来销售火爆的杜鹃花遭遇了团购订单锐减的“寒冬”。要生存,就必须另辟“战场”。经过反复思考,蔡思云把目光瞄准更广阔的大众市场。以往,蔡思云种植的杜鹃以全红、全白这类单一色调的品种居多,更适合会场布置、烘托节日气氛等“大场面”。为向百姓日常消费市场转型,蔡思云近两年每年都远赴福建、山东、广州等地,引进如渐变色、镶边或一株多色等适合寻常家庭用的杜鹃。前年,蔡思云听说福建省漳平市一花农从欧洲引进的一种新品杜鹃“西玛”,白芯粉边,很受大众欢迎,便立即前往当地引进,不想却遭到了拒绝。不得已,蔡思云只能提高采购价,耗资近10万元,最终打动了当地花农。因为蔡思云努力引进新品种,他花圃里的杜鹃品种现已有三十多种,“‘各花入各眼’,只有品种多,才能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蔡思云说。
转战大众市场,不仅要引进适合大众消费的杜鹃品种,还要有“亲民”的价格。去年,蔡思云在培育花苗的过程中,特意缩小了杜鹃株型规格,令价格下降。此外,他还减少价格较高的精美陶瓷花盆的使用比例,增加塑料花盆的使用率。在多措并举下,蔡思云的一些杜鹃花仅需几元钱就能买到,由此吸引了一大批普通市民。
“事实证明,转战大众市场后,我的杜鹃盆栽卖得更火了。”看到近来络绎不绝的顾客前来他的花圃购花,蔡思云心里满是高兴。近日,每天都有来自南京、南通、合肥等地的花商开着卡车前来采购,平均每天能卖出两三万盆杜鹃花。蔡思云算了一笔账:往年卖到春节前四五天还有少量杜鹃花剩余,而今年能提前5天左右全部售完,预计这一季杜鹃花的销售额要比上一季增加10%左右。
(苏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