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3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把关肥药源头 掌控农产品安全
浙江台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肥药双控” 打造生态农业
□ 本报记者 白琦瑛 通讯员 沈 玲

 

  当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警钟频频响起,如何确保群众“舌尖安全”,成为近年来各地农业生产重点关注的问题。“把控好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残留是保障农产品绿色安全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实行‘肥药双控’,从源头上保障‘舌尖安全’。”浙江省台州市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占红木告诉记者。

    去年3月以来,台州率先在全省推行农业生产“肥药双控”,依托供销合作社等系统优势,在农业投入品管理、作物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可追溯机制上布局绿色防控网,打造生态现代农业。2014年,该市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06.66万亩,化肥使用量较2013年减少3088吨;实施农药减量控害技术96.01万亩,农药使用量较2013年减少179吨。

    实施“肥药双控”

    低毒环保节成本

    农业生产“肥药双控”由天台县于2013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天台县是山区县,又是农业大县。追求农产品质量安全‘零风险’,一直是全县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对此,2013年,我县从农业源头抓起,通过实施‘肥药双控’,实现有效化解质量安全问题,有效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生态环保。”天台县县长杨胜杰向记者介绍。

    街头镇种粮大户齐孝中告诉记者:“多杀虫,产量高一直是农民们种植过程中的惯性思维。往年在种田过程中,我都要杀5次虫,虫杀得多了,连青蛙也少了。”后来,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齐孝中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结果全年只喷洒了2次农药就控制了虫害,还因此每亩节省了100来元支出,同时土质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每一个人,如何正确使用农药和肥料非常关键。”占红木如是说:“‘肥药双控’就是从源头上对化学农药和肥料进行控制,正确引导农民使用科技含量与活性含量更高的高效低毒农药,原来需要500—1000毫升的农药,现在使用高活性农药只需10—20克就可以实现。如此在减少土地污染和农药残留的情况下,还有效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

    据了解,2014年天台县财政安排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肥药双控”,全力打造放心餐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目前全县已建立土壤肥力动态监测点150个,测土配方面积达18万亩,统防统治6.6万亩。

    推广“肥药双控”

    商户与农民同受益

    为全面推广“肥药双控”,各级农资行业协会把“肥药双控”列为行规行约,加强对经营户的约束。最先实行“肥药双控”的天台县规定,发展农资门店需要由县农资行业协会把关审批,协会对违反“肥药双控”等行规行约的经营户可不予审批发展门店。

    占红木表示,虽然推广使用的高效低毒肥药在同等剂量上价格高于之前的普通肥,但是由于使用量大幅减少,实际农民的成本是降低的。对于农资经营户来说,推广销售低毒农药也同样提高了销售收入。双方都受益,为推广这项服务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介绍,在推广实施“肥药双控”过程中,天台县要求对甲胺磷、氧乐果、呋喃丹等46种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禁止在市场上销售和使用。同时,天台县政府办公室专门印发《天台县“肥药双控”实施工作奖励扶持办法》,对推广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新型农药、绿色防治技术,扶持发展太阳能杀虫灯、黄板、性诱剂等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绿色防控设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扶持。据悉,根据规定,新建和综合应用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黄板等绿色防控设施100亩以上的,将获得150元/亩的补助;新建和推广应用防虫网5亩以上的,将获得补助200元/亩。

    雷峰乡崔一村蜜梨种植大户崔国钱承包种植了300亩蜜梨。崔国钱不仅配备了杀虫灯等设备,还在梨园内养了几千只鸡。“现在我们基本上不用化肥,用的农药也都是低毒无残留的。去年30多吨的梨,靠着绿色生态这个‘牌子’卖得特别快。”崔国钱说。

    “通过实施‘肥药双控’,天台绿色农产品成为全省高校后勤采购基地,天台的绿色蔬菜畅销杭州、宁波、上海等城市,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农民增收明显。如平桥镇湖井村“肥药双控”的樱桃每斤卖到40-50元,比市场价高出10元/斤。今年县财政又安排肥药双控专项资金600万元。”杨胜杰如是说。

    天台县绿色星水果专业合作社由于严控农药和肥料,销往宁波市场的批发价格比一般桃子高2倍多,还供不应求。 合作社负责人林和平告诉记者:“要种精品蜜桃,前提就要科学使用肥料和农药,只有严格按照‘肥药双控’的要求实施,才有可能生产出精品蜜桃,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市场前景才会广阔。”

    拓展“肥药双控”

    助产品出口帮农融资

    在实施“肥药双控”的过程中,台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各农资网点为农户建立了农产品生产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

    通过在农资门店系统记录农户购买农资商品、数量、时间、施肥用药周期,农产品出口、进超市等准入所需的生产记录均可由门店提供。临海上盘西兰花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严格生产过程、提供种植档案,使合作社生产的西兰花出口有效规避绿色壁垒,至今上万批次顺利通过日本“肯定列表”,无一因农残退货。

    另外,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还需要农资贷款。对此,占红木告诉记者:“通过会员积分管理、助农融资信贷、栽培技术配套服务等,我们共累计农民档案2万余份,根据农民档案首先为农户信用分类定级。只要农民购买高效低毒低残留绿色农资或实施全优保方案,就可由农资公司担保,帮助农民进行银行贷款,享受低息分期偿还。”

    据介绍,目前台州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水稻、蔬菜、茶叶、水果等“肥药双控”示范方122个,面积11.04万亩。“肥药双控”实施区内,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率达9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