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顾客挑中产品的时候,可以根据动作、神态、说话语气等判断顾客对这件产品的喜爱程度,如果顾客可以主动体验产品,就可以适当的多要价。而判定一个产品到底值多少钱,是由顾客还是由商家来决定呢?经过大量市场调研发现,“值多少钱”不是由商家来定,而是顾客在导购介绍产品时形成的感觉。
通常,“太贵了”就是顾客认为价格高于价值,“不贵”就是顾客认为价格等于或小于价值。在门市行销中,当门市人员过五关斩六将后迎来成交与否的紧要关头,顾客却以“太贵了”为拒绝理由,针对这样的难关,就要有计划地充分调动顾客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感知器官,让顾客意识到该产品价格低于或等于该产品价值。
任何产品不管什么样的价格都有人嫌贵,即使真的是以成本价在销售,甚至是降价销售,总会有人说“太贵了”。这个“太贵了”往往是顾客的一个口头禅,也是营销人员最常见的顾客异议之一。在遇到这种异议时,切忌回答“你不识货”或“一分钱、一分货”等话语,通常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来解决:
一、 以防为主,先发制人。根据与顾客接触商谈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对顾客可能要提出的价格异议作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先发制人,即不等顾客开口讲出,就把顾客要提出的一系列异议予以化解。
二、 先价值,后价格。在推销中,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避免过早地提出讨价还价的问题。顾客强烈的购买欲望往往来自于对产品价值的充分认识,而并非产品价格。顾客的购买欲望愈强烈,则他们对价格的考虑会越少。所以在与顾客商谈时,一定要先谈产品价值,后谈价格。否则,就很容易陷入与顾客讨价还价而争执不休的误区。
三、 用不同产品的价格作比较。将一些顾客认为价格高的产品与另外一种价格更高的产品做比较,那么,你所向顾客推销的产品价格就要显得相对低些。所以,门市要经常收集同类产品或竞争对手的价格资料,以便必要时进行比较,从而通过事实来说服顾客。
四、 采用价格分解法。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量用较小的计价单位报价,从而隐藏价格的“昂贵感”。
五、 引导顾客正确看待价格差别。当同类竞争产品之间存在价格差别时,营销员就应从本套产品的优势,如商品的质量、功能、信誉、服务等方面引导顾客正确看待价格,明确指明顾客购买产品后所得到的利益远远大于其所支付的价格,顾客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就不会再斤斤计较。
六、 采用产品示范方法。有些精品、名牌产品价格较高,顾客难以接受,营销员可以把自己的优势产品与一些劣质的竞争产品放在一起示范,借以强调所销售产品的优点,并教顾客辨别产品的真伪,打消顾客关于此方面的异议。
(源自:礼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