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3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读前你不得不知道的三点:茶界佳作《凤茶掠影》快播

□ 本刊编辑部

    创作背景: 

    “中国锌硒有机茶之乡、中国重点产茶县、中国特色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凤冈锌硒茶省级(特种茶叶)地方标准、贵州省十大名茶、五大名茶、三大名茶、中国驰名商标。神奇的发展,瞩目的成就,被誉为中国茶叶发展史上的‘凤冈现象’”。

    这是贵州凤冈县茶叶协会会长、《凤茶掠影》作者谢晓东在《凤茶掠影》一书中的自序。凤冈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完成了“茶叶改变凤冈”这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今天凤冈茶成就的背后,是一代代领导人坚定不移发展凤冈茶的决心、是多少茶农辛勤的汗水、是多少茶商背负巨大风险,在一次次鼓足勇气的探索中换来的。

    时任中共凤冈县县委书记王贵曾在其《绿色春风吹拂凤冈大地》一书中预言“凤冈必将以茶兴县、以茶扬县和以茶富民”;现任县委书记覃儒方也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茶叶改变了凤冈的过去,正在改变凤冈的现在,也将改变凤冈的未来。茶,注定是千百年后凤冈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凤茶掠影》一书,完整地书写了凤冈因茶致富的道路,它真实的记录和反映了凤茶这10年的发展,是一本难得的凤茶“史记”。该书收录了凤冈茶业发展大事记和一些与茶相关的资料,所以,也是一本关于凤冈茶的资料性工具书。

    章节摘要:

    高层设计:收录了原遵义市委书记傅传耀撰写的文章《道茶》;原凤冈县委书记王贵撰写的文章《打造西部茶海的构想》和现任县委书记覃儒方撰写的文章《茶叶改变凤冈》,旨在阐明市委、县委领导如何重视茶、设计茶、发展茶的决心和决策。

    凤冈现象:从凤茶寻踪到凤冈现象再到转型升级中的凤冈茶业,旨在讲述凤茶的历史和发展凤茶的思路、方法和创造的奇迹。

    尘埃落地后的思考:重点探讨了凤茶的产品结构、凤冈锌硒茶公共品牌的管理模式,旨在凤冈锌硒茶的可持续发展。

    茶叟说茶:主要介绍凤冈茶业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绝招”——决策,敢为人先;活动,汇聚人气;招商,做大规模;标准,质量保障;品牌,拓展市场。

    关注贵州茶:企盼黔茶出山,期望黔茶能与云南普洱、福建铁观音媲美。

    沧海拾贝: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凤茶文化和凤茶茶艺。

    夷州茶人:凤茶的兴起,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结果,夷州茶人展示了25位凤冈茶人的追求与风范。

    作者简介:

    谢晓东先生是“凤冈锌硒茶”从孕育、出生、成长到壮大的参与者、推动者、执行者和见证人。短短十年,凤冈从一个地图上都难找到的西南陲地,发展成家喻户晓的“中国锌硒有机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 凤冈锌硒茶由名不见经传一跃成为贵州省三大名茶,中国驰名商标。凤冈茶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催生了贵州、遵义茶业的长足发展,而且创造了中国茶业发展史上的“凤冈现象”。凤冈茶业的十年,有决策的智慧,有执行的艰辛,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徘徊的困惑,其中也包含了谢晓东先生“侍茶”的汗水和心血。

    谢晓东先生是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自2004年转任非领导职务以来,本可赋闲在家、置身事外的他,却一直与茶打交道,这一“打”就是十年。从学茶、做茶到爱茶,从一位“半路出家”的茶叶工作者,一直到当选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取得“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高级茶艺师”资格,获得中国茶叶经行业贡献奖,是他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收获。而《凤茶掠影》付梓,更是他对凤冈茶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最好诠释。

    谢晓东先生说:“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背后总有许多故事让人回想、回味……一个产业的发展决不会一帆风顺,其中的坎坷,其中的艰辛,需要一大批不计得失、甘于奉献、敢于拼搏的忍者和凡人”。晓东是一位奉献者,是一位忍者,也是一位凡人。正如中国茶文化专家林治先生在为《凤茶掠影》一书作“序”中所述:谢晓东先生把茶业视为一大功德,因为在他心中,茶是天地人三才化育出的灵物,茶能为社会带来祥和,为人类带来健康。他以茶人的胸怀从茶人的视角,用茶人的深情,用优美的文字和图片生动地记录了这段史实。

    《凤茶掠影》是谢晓东先生十余载辛勤“侍茶”的结果:《凤茶掠影》辑录了2003年到2013年十年间凤茶走过历程,展现了他对凤茶的思索与期盼,真实地记录了凤冈茶产业的决策者以及创业者们对“以茶扬县、以茶兴县、以茶富民”的探索与实践。

    前者之师,后者之见。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总结凤茶发展的得失,有助于深层次地了解凤冈、了解凤茶、了解凤冈茶人。我们有理由相信,有无数个像谢晓东先生这样的奉献者以及他们那种对茶的热爱与执着,凤冈茶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凤茶掠影》是凤茶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值得一读。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