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2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春节里最幸福的事

□ 河南省清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雷鹏飞

    

    记忆中的春节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热闹场景,是鼓鼓的红包、五彩的烟花震天响的爆竹,是恰如其分如期而至的皑皑白雪,是爸妈操办年货的忙碌身影,是对辞旧迎新的满满期待。而这些似乎只成了孩童时代的幸福回忆。如今的春节,年味儿淡了,乐趣少了,那份独特的情结也愈走愈远。

    包饺子。俗语有云: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盒子满家转。春节里,饺子成了家家户户团圆饭的主角。包饺子的过程亦是一个幸福的分享。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围坐在桌旁,和面、拌馅、擀皮儿,有说有笑,终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饺子可以下锅煮了。厨房里热气腾腾的,诱人的香味满屋都是,饺子在沸腾的锅里浮起来,犹如一个个元宝那么惹人喜爱。

    贴春联。记得小时候,距离春节有两三天的时间,妈妈早已用面做好了浆糊,然后招呼我们贴对联、贴年画,妈妈站在凳子上贴,我们负责看是不是贴歪了。那个场面,至今想起还是那么欢快热闹。那时的门神画,一黑脸浓须,一白面虬髯,两个武将看守大门,记得有张飞关羽,也有马超赵云……爸爸会从厨房里大声提醒我们:“福字要倒着贴啊!”故名思义就是“福到”。正厅上方是“出门见喜”,米仓面缸是“五粮满仓”,猪圈羊圈是“槽头兴旺”。春联贴好了,整间房子喜气洋洋,万象更新的气氛就有了,年味就更浓了。

    放鞭炮。小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跟在大人后面放鞭炮。什么麻雷子、闪光雷等,都是只敢远观,不敢近玩。唯一能过过瘾的就是一大串长长的呲花吧。而且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自家院子玩不够,还要带出去跟村里的伙伴们比划着。调皮的小家伙们,总要把几百响的鞭炮拆散,一个个地放,或者插在沙土里排成圈圈放,全然不顾大人的训斥,一不小心会把小脸炸成麻花脸。更有顽皮的喜欢点燃鞭炮吓唬过路的小女生,这边被吓得大哭,那边哄笑着逃之夭夭。

    穿新衣。对于儿时的我来说,过年还有一件最开心的事就是有新衣穿,我可以臭美下。农村的孩子平时几乎不买新衣,一般都是大的穿不着剩给小的穿,只有过年了才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新衣,那种兴奋那种骄傲不言而喻! 年三十晚上总是在镜子前穿着比划再比划,然后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床头,等着天一亮,就可以穿着新衣跟村子里的伙伴聚集在稻场上,攀比着,羡慕着。现在想起来,那时候过年的新衣,不仅是新年新气象,更是一种知足的幸福感。

    看大戏。那时的春节,人们能够追求的娱乐方式有限。对于年轻人来说,台球、扑克牌、麻将是钟爱的消遣方式。年龄大的老人们则更青睐于看大戏,对于忙碌了一年的他们来说,难得春节里几天的清闲,便好好的让自己放松。那时的我们每天都会邀上几个要好的小伙伴,拿着大人们给的零花钱,买个棉花糖,吃串糖葫芦,早早地、美美地来到戏台前等着看戏。儿时的戏台四周用石条垒起,中间用土夯实,演戏时搭个席棚,台上放一桌两椅,满有剧场的气氛。看着一张张出将入相的脸谱,不懂得戏情的我们心里依然乐开了花,大人们更是看得津津有味。

    拜大年。于大人来说,过年是一年里开销最大的时节,而于孩子的我,最喜欢走亲戚拜年。因为每到一家,就会有红包拿,我们叫“压岁钱”。之后,就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长大后的我们,身为人父、人母,春节里总会为儿女准备红包,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地成长;又是一年春节到,身为子女,记得为父母准备一个红包、买件新衣,就像我们小时候期待的心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