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末,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12258亿元,较年初增加1362亿元,增长12.5%。各项贷款余额8449亿元,较年初增加931亿元,增长12.4%。资产规模和存贷款余额连续十年居全省银行业首位。
截至2014年末,山东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6131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93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14.6%和24.8%,实现了“两个不低于”的目标。目前支持农户、小微企业总数分别达257.3万户和3.7万户。
截至2014年末,山东省农信社电子银行客户数量达1145.64万户,交易笔数14080.66万笔,交易金额41958.82亿元。
截至2014年末,山东省农信社布设农民自助服务终端1.9万台,布设各类电子机具28.9万台,电子机具行政村覆盖率达99.4%,自助设备乡镇覆盖率达100%。
创新产品输血现代农业
信贷扶持助推规模经营
作为山东省资产规模最大、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地方金融机构,山东省农信社扎根“三农”沃土,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创新推出“综合物权抵押贷款”“农业订单融资贷款”等产品,让金融活水涌入现代农业大田。
邹平长丰生态大农场场长李卫东平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找钱”。他说,“2012年我流转了3000多亩地、投资4000多万元建起了农场,每年仅土地流转费和人工费等就得三四百万元。除了自筹资金,就是向银行贷款。”而现实情况是没有企业愿意给农业企业担保,银行也缺少涉农抵押金融项目,这让贷款变得异常困难。
邹平农商行推出的“综合物权抵押贷款”解决了李卫东的困扰。
李卫东更为惊喜的是,“农商行在贷款利率上少上浮40%,而且放款速度很快。有了这笔资金,我们的水果大棚可以开工建设了。”
如果说“综合物权抵押贷款”破解了家庭农场的贷款难题,寿光农商行推出的“订单农业融资贷款”则有效地解决了订单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具有真实订单贸易交易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订单农户持借款合同、担保合同以及购销合同到相应管理部门办理融资登记,由管理部门出具《订单融资登记证书》,即可申请贷款。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农户“信用评定+订单”、合作社社社员“信用评定+订单+保证保险”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级+订单+保证保险”、龙头企业“信用评级+订单+保证保险”四种订单融资模式。
截至2014年底,该省农信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7766家、龙头企业1658家,贷款余额281.2亿元;家庭农场761家,贷款余额4.6亿元;种养殖大户10249个,贷款余额20.4亿元。
“无缝隙”让续贷零等待
与小微企业共渡难关
针对小微企业面临的成本高涨、市场疲软、融资难等困境,山东省农信社推出“无缝隙”信贷服务,企业当日还款、次日放款,实现续贷“零等待”,同时推出分期还、循环贷等8种信贷资金周转模式,实施3项保障措施,切实缓解小微企业到期还款压力,降低融资成本,共渡难关。
“国外订单减少、劳动力成本上涨,我们的日子不好过。” 昌乐华翎服饰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秦洪升愁容满面。
让秦洪升的企业走出困境的正是山东省农信社推出的“无缝隙”信贷服务:对生产经营正常、资金暂时周转困难或受经济形势影响、临时市场销路不畅的企业“不抽贷,不压贷”,在贷款到期前开展贷前调查和客户评价,企业当日还款、次日放款,实现续贷“零等待”,降低企业筹资成本、减轻财务负担。
与此同时,山东省农信社推出“免评估”抵押贷款,由农信社向借款人发放额度在500万-2000万元以内、按协议评估确定价值到有权部门进行抵押登记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用“银行自评”代替“委托评估”,由农信社与抵押人协商确定抵押物价值,无需评估公司提供评估报告,减少企业的费用支出。
青岛农商行、聊城农信社先后引进德国IPC微贷技术,打破小微企业贷款需要抵押担保的传统模式,以客户自身经营产生的收入、支出等现金流信息作为判断客户承贷能力的主要依据,并将客户的成长性、发展前景等作为参考的重要因素,注重非财务因素调查,“交叉验证”取代报表分析,申请手续简便、无中间费用,既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缓解了小微企业担保难题。
“大平台”“小银行”战略协同
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应对新常态
1月20日,山东省联社第二届社员大会第七次会议在济南召开。该省联社理事长、党委书记张建民作了工作报告。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山东省联社提出2015年要以稳增长、保质量、增效益为总基调,推动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以银行化改革为动力,着力突破重点关注机构风险化解;以狠抓信贷管理为重点,坚决遏制新增不良贷款势头;以提高科技支撑为保障,努力实现“小银行、大平台”,提高省联社服务能力;坚持依法治社,规范经营行为;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加快产品和服务手段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努力推动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
以问题为导向,山东省农信社要做到“四个提升”:
大力推动业务发展,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稳步发展、科学发展,才能消化矛盾和问题、才能维持和提升市场份额、才能打造“百年老店”,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加快重点关注机构风险化解步伐,全面提升改革成效。在扎实做好重点关注机构风险化解的基础上,2015年山东省农信社力争启动20家以上法人机构改制工作,把各项改革工作推向深入。同时突出化解重点关注机构风险,突破银行化改革的难点。
加强风险管理,全面提升风险防范水平。山东省农信社坚持“双稳”经营理念,认真落实银监会合规风险管理评估最新要求,围绕风险管理重点和薄弱环节,逐步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制度执行力,努力构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强化科技建设和服务创新,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一要适应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发展趋势,加强科技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二要加强科技建设。力争用2-3年的时间,实现科技平台支撑系统的转型升级和业务再造,进一步提高山东省联社“大平台”的服务能力,真正发挥科技对管理提升、服务转型、产品创新、流程再造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三要做好顶层设计,打造专家型科技队伍,创新项目开发机制,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主要经营数据(2014年)
各项贷款余额
各项贷款余额8449亿元
较2014年年初增加931亿元
增长12.4%
各项存款余额
各项存款余额12258亿元
较2014年年初增加1362亿元
增长12.5%
涉农贷款余额
涉农贷款余额6131亿元
较2014年年初增长14.6%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93亿元
较2014年年初增长24.8%
电子银行
山东省农信社电子银行客户数量达1145.64万户
交易笔数14080.66万笔
交易金额41958.8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