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2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十年苦创业的戈壁“胡杨”
——记新疆兵团棉麻公司副总经理王擎明
□ 本报记者 王 蕾

    1.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 2.只有领导带头,才能给员工树立榜样,更好地教育员工尽职尽责,树立主人翁意识。

    王擎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位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的兵团棉麻公司工作了10年。2005年,他被调至常年风沙肆虐的南疆,开始了新疆兵团巴楚棉花储运有限公司项目的建设,一干又是10年。在艰苦的环境中,他发扬了兵团人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项目建设,从根本上缓解了南疆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及兵团农三师、农十四师三地州60万吨棉花的储运难问题。如今,王擎明已被调回新疆兵团棉麻公司。他还记得调南疆时,他刚过而立之年,很多人都纷纷感叹事业上最好的10年却远离家人,被派往偏远艰苦的南疆。而他自己认为,那10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10年。

    从豪华舒适的大都市来到环境恶劣的南疆小县城,他没有怨言、敢于担当。他带领团队连年打拼,公司营业收入从2006年的145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7.9亿元;公司利润在2010年是410万元,到2014年已达5000多万元;职员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3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十几万元。他兑现了就职时的誓言,获得了荣誉,更赢得了掌声。

    他就是现任新疆兵团棉麻公司副总经理的王擎明。

    城里人戈壁荒滩创新业

    对大多数人来说,新疆遥远而神秘。对于那里我们有着最美好的想象,物产丰富、人美瓜甜,但现实情况是南疆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这里的人们常常会在半夜渴醒。为了防止太阳晒伤皮肤,即使在夏天,人们也要穿着厚厚的外套在烈日下工作;为了防止沙尘飘到室内,每家每户的窗户缝必须用胶带粘住;冬天在空旷的郊区,西北风刮在脸上就像刀子割一样。

    2005年,王擎明被调至位于南疆一个小县城的新疆兵团巴楚棉花储运有限公司担任党支部副书记、经理。他负责的储运公司正处于风口,每年3月至9月沙尘天气肆虐,严重时瞬间就遮天蔽日。如何从繁华的都市生活尽快转换角色,适应新岗位、新环境,成为王擎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刚来巴楚的那几年,没有洗澡设施,和公司其他员工一样,我也一两周洗不上澡,吃的是盐碱水。”回想起那些年,虽然环境艰苦,但王擎明没有一句怨言,更没有退缩。大家都说他发扬了兵团人能吃苦、能战斗的优良作风。

    据王擎明回忆说,储运公司建设项目是新疆兵团棉麻公司在喀什地区巴楚县以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运营管理的现代化专业棉花物流储运集散地,主要从事棉花经营仓储发运、代购和代销业务。项目运营后,即可实现棉花运量20万吨,能有效提高区域内棉花外运、内运的能力,从根本上缓解南疆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及兵团农三师、农十四师三地州60万吨棉花的储运难问题。此外,项目完成后将有利于完善国家在新疆的棉花调控体系,实现南疆区域内兵团和地方的棉花资源合理配置,争取利润最大化。

    “组织把这样一个项目交给我,我深知项目建设意义重大、责任重大,深感身上的担子不轻。”王擎明说,绝不能辜负这份信任。2005年9月到2006年9月,整整一年的时间,他吃住在施工一线,督促工程质量和工期,没有回过一次家。在他与建筑方积极、反复地沟通协调下,工程终于保质保量如期完成。2006年9月,占地面积550亩、拥有2条铁路专用线的新疆巴楚棉花储运有限公司竣工运营。

    “过去棉花要用汽车运到阿克苏或库尔勒再装上火车,不仅运量小,而且运费也要比现在高出40%至60%,运输过程也不太安全。现在,皮棉从轧花厂出来几乎可以做到随到、随装、随走,这样一来光当地公路运输费就减少几千万元。”王擎明兴奋地告诉记者。在那一刻,他认为他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从戈壁荒滩建库场到开拓市场,再到逐渐做大做强公司,经过近10年时间的努力,王擎明负责的新疆兵团巴楚棉花储运有限公司目前已成为南疆三地州棉花仓储物流集散地,业务覆盖到了南疆3个地州以及兵团农三师、农十四师。

    顾大家舍小家的工作狂人

    把公司当成家,把员工当做亲人。兵团巴楚棉花储运有限公司员工胡建说:“在王总的领导下工作非常舒心,非常有积极性。他想的就是我们大家想的,我们没想到的他早就想到了,他就是我们的脊梁。”

    项目建成后,如何争取更多的棉花物流资源,将公司做大做强,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王擎明的心头。为此,他常年奔波于南疆各县市和兵团各农牧团场,对南疆的棉花市场物流存量进行深入调研,对各个市县的棉花加工能力、皮棉销售方向、销售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等进行详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在每年棉花收购季节到来之前,他都要实地调研、走访南疆各个棉花资源点,确定合作关系,做好棉花收购的一切准备工作。从棉花收购前到收尾工作,一个周期下来,王擎明要穿破两双鞋。

    为帮助少数民族棉农脱贫致富,积极地为少数民族棉农排忧解难,王擎明大量优先收购他们质地优良的棉花;为拓展新的效益增长点,他决定让公司以联营承包轧花厂生产线的方式,与巴楚县棉花加工厂展开合作,为公司跨越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提高棉花的收储保障能力,他组织业务骨干人员到棉花企业了解棉花库存、流向、装卸能力等信息,动态掌握运输供需变化。同时,在运力配置、调度指挥,沟通协调、分析考核等方面也形成了很好的组织管理措施,圆满完成了中储棉总公司下达的棉花储备任务。为确保货场安全、防止安全隐患,王擎明不断完善安全工作行为准则,检查制度和标准,严抓细管。他还每天不定时巡视货场3次,检查并消除安全隐患……“凡事想在前、干在前”,这就是员工眼中的王擎明。

    经过近10年的不断壮大发展,目前,新疆兵团巴楚棉花储运有限公司运行良好,储运能力占到南疆喀什地区棉花资源的一半以上。公司辐射能力逐步提高,有力促进了棉花的快速流通。王擎明信心倍增:“不能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与期待。我还要振奋精神、奋发图强、扎实工作,为总公司和员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书写无悔的青春。”

    然而,这10年来,王擎明却很少回家给父母尽一份孝心,也未能给妻子和孩子尽到做丈夫和做父亲的责任。每每说起这些,王擎明觉得非常愧对家人,心里过意不去。他说:“我非常感谢家人一直以来对我工作给予的支持和理解。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就不会今天的成绩。”

    在新疆兵团巴楚棉花储运有限公司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中,王擎明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骄人的成绩面前,王擎明显得十分平静,他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一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工作,这些成绩应该归功于新疆兵团巴楚棉花储运有限公司所有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当时刚过而立之年的王擎明从大都市到南疆小县城,克服困难、艰苦创业,就像一棵胡杨树扎根大漠戈壁,表现出了他坚毅、刚强、进取的人生风骨。如今,王擎明已被调回新疆兵团棉麻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但戈壁10年的日子却已成为了他最为刻骨铭心的一段人生时光。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