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花甲的供销合作社与青春年少的电子商务相遇,会碰撞出什么火花?经过探索发现,竟产生了令人惊喜的多重效应,不仅让供销合作社重焕生机,而且弥补了农村电子商务这个短板。甘肃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利用自身网点,从农村基层做起,探索出了一条农产品生产销售的新路子。
网点+网络
电子商务走进乡村
当城里人只用轻点鼠标,就可以足不出户买卖商品时,电子商务在广袤的农村却依旧属于空白。尽管业界极度看好农村这一广阔的市场,但由于运营成本高,路远、件少、投入大,电子商务在农村依然难以快速发展。而面对这一状况,甘肃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却做着尝试。
“全省1.3万个供销合作社网点,覆盖到所有村。这么广的覆盖面是通过几十年的经营形成的,也是农村电子商务急需的。完全可以将供销合作社网点与网络结合起来,让网上购销平台通过遍布乡村的网点,从虚拟走向现实。”甘肃省供销合作社主任张正谦解释道。
但是,用网点加网络的模式,打得通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吗?
“通过巨龙农网这个电子商务平台,酒泉市农民就可以实现在网上选购大到农机具、农药化肥、小到日用百货的所有商品。”酒泉市供销合作社主任苏振龙答道。巨龙农网是酒泉市供销合作社所属企业巨龙公司主办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它,酒泉市农民不仅可以通过网络选购心仪的商品,而且只用轻点鼠标,就可以“命令”基层供销合作社将所需的农用物资送到田间地头。
“农民选购好商品后,基层网点就可以进行配送,全市供销合作社有386个基层网点,目前基本可以覆盖到全市农村。实践证明,电商平台加供销合作社网点,可以节省电商网络再造的成本,同时解决农村商品配送、体验问题,是一个可行的模式。”巨龙物流港总经理胡祥说。
在肃州区总寨镇经营花卉制种的葛红,事业刚起步就一直在巨龙农网连锁的线下体验店购买化肥,现在她连体验店都很少光顾,直接在家里从网上下单购买农资。她说:“从网上买的化肥能直接送到我的地头,不仅为我省去了搬运费,每袋还能有些小优惠,相比从实体店买的费用,在网上我还能多买两袋呢。”
“通过巨龙农网,农民不仅可以购买农药、化肥、农机具等生产资料,还可以通过科普栏目了解最新的实用农业技术、市场信息,并且让在线专家为他们答疑解惑,轻点鼠标就接受了培训。”苏振龙介绍说。
线下+线上
农产品销售有新路
打开浏览器,在地址栏内输入网址http://gsgxsp.tmall.com,就进入了一个名叫“甘肃供销生态农庄”的网上商城。在这里,我们熟悉的临泽小枣、陇南木耳、条山杏脯,都可以找得到。
“这个网店是省供销合作社主办的,2014年10月23日正式上线运营,首批上线25个品种,主要销售的都是甘肃省的名优农特产品。”省供销合作社副主任寇明尚说,“搭建专门为甘肃农企服务的电商平台,开设商城级网店,就是为了搭上电子商务的‘快车’,充分发挥供销系统农特产品资源优势、网络优势和经营优势,为全省农特产品销售探索一条新路。”截至目前,已有9家企业入驻“甘肃供销生态农庄”,最多的单品销售已达4500件,总浏览量达2.23余万次。
除省供销合作社外,陇南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也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做得风生水起。
陇南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在阿里巴巴、淘宝网开设了以陇南农产品为主的网店46家,线上销售产品涉及核桃、橄榄油、食用菌、山野菜、土蜂蜜、食用油、苹果、天麻、中药材饮片等20多类80多种产品。2014年前10个月,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网上销售达2763万元。
线上负责宣传、推介、销售,线下负责生产、物流、包装、配送,二者的有机结合,为甘肃省农特产品销售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产与销的直接对话,促使受益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品牌意识增强,农特产品生产在市场作用下不断向规范化、集约化转型。同时还将电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户紧密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从田间地头到电商平台的生产销售新模式。
“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有180家农业龙头企业、19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15万亩农特产品生产基地,这么丰富的资源,要是由电子商务平台整合到一起,发挥出来的带动效应必将是无可限量的。”寇明尚充满信心地说。
“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方面,网络平台与供销合作社就是互补的关系,电商缺乏下乡进村的渠道,这正是我们供销合作社的优势所在;农村需要走向更广阔市场的平台,和更加快捷精准的服务,这恰恰是电商拥有的,二者有机融合,对双方来讲都是机遇,对农村未来的发展来说,更是机遇。”张正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