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2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章岷·范仲淹:武夷斗茶的诗体记录

□ 黄贤庚

    武夷斗茶    千年传承

    斗茶,我虽然不敢肯定源自武夷山,但是范仲淹描述的武夷山斗茶歌却是最为详致和生动的茶诗。

    斗茶经过近千年延续、演化,如今的形式多样了,场面扩大了,参与人数增多了……有村级的、乡(镇)级的,大到海峡两岸茶博会斗茶赛。去年的星村镇斗茶赛又出现新花样,就是搞了场“打擂台”。在斗茶赛赛出的茶王中,有位居然被“打”了下去。由此足见武夷山乡间野薮藏龙卧虎,好茶甚多。

    马年的海峡两岸茶博会斗茶赛,参与品评者多达千余人,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派员来见证了这个惊人的情景。经过志愿者的清点,参与就位品茶评分者共计1050人,自然也包括专家评委室的50人,我也是其中之一,好不兴奋。

    但是作为一名茶文化爱好者,我还是醉心于北宋范仲淹描绘的武夷山斗茶情景。

    北宋的武夷已经是声名鹊起,茶与山相得益彰。好似佳人的佳茗,为文人墨客、达官显贵所青睐追逐。游山品茶成为当时的时尚,继而玩起茶来——斗茶、点茶、分茶。最能吊起时人兴趣的还是斗茶。当时斗茶不但比试茶品,还要比试茶具器皿,和比试煮泡技艺。斗得激动人心,比得细致入微,胜者轩昂败者蒙羞。

    那令人难于自己的情景,邻县浦城文人章岷铭刻于心,在一次与上司范仲淹即兴唱和时,赋就“武夷斗茶歌”。十分欣赏章岷才华的大文学家范仲淹听此佳作后,心潮澎湃,思绪随波而起,步其韵作《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一首。想不到此诗成了千古绝唱、中华茶文化经典。遗憾的是只见今人赞赏范公所和茶歌,却鲜见介绍章岷其人。

    章范茶诗    记录盛况

    章岷者何许人也?其桑梓的后人却惜墨如金,只在志书中“人物表”中简略记其官职,对其才艺、宦绩未见详载。倒是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建宁府志》所记,虽简却点到关键:“章岷、字伯镇,浦城人。天圣进士。尝与范仲淹同赋‘斗茶歌’。岷先就,仲淹览曰:‘此诗真可压倒元、白(即元稹、白居易)’。”《府志》“同赋斗茶歌,岷先就”之句,是极有价值的。可以想像章岷之“斗茶歌”是何等文采飞扬,才引得范公动情和之。可惜呀!章岷其诗和其诗集无以见传,终为一大憾事。

    范和章在年龄、入仕时间、官阶都有差距,为何二人却这样亲密,且范对章如此欣赏备至呢?笔者从王建春等人文章中进一步知晓。章岷者,出生于官宦世家,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为进士,在睦洲(治所在今浙江桐卢)当担任从事(即幕僚)时,不久范仲淹到了睦洲。范见他勤于政务,且颇有才情,为人耿直,注重友情,故极为赏识之,常召之集宴赋诗论文。所唱和的“斗茶歌”当在此间。尔后在范的举荐下,章仕途顺达,官累迁正议大夫。因有章岷《斗茶歌》,才得以范仲淹大作,这是武夷山之幸。

    范仲淹这首309字的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长诗,开头就写到“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载”, 点出地点、人物。继之描绘出采制茶叶的繁忙景象和制茶的高深技艺。至于斗茶的认真程度到了“十目视而十手指”地步,因此“其间品第胡能欺”。时人十分在意斗茶输赢:“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这在今人看来很难理解,毕竟诗人总是敢于夸张的,范公评说武夷茶品能使“长安酒价减万千,成都药市无光辉”。所以到此“仙山一啜”后,“泠然便欲乘风飞”……长此以来,这首茶诗被茶客文人吟诵张挂,或启迪画家、雕塑者的创作思绪。其中 “石上英”、 “兰芷”、“嘉树”等被茶家借作厂名、品牌,这首诗的价值可见一斑。

    但是武夷山的一些文人,曾因范公未亲临武夷山斗茶现场而能咏出这等长诗而生疑。这有何怪。范公不是没有光临过岳阳吗,凭滕子京所送一幅《洞庭晚秋图》,就把岳阳楼描绘的如此出神入化,且能假设天气变化,而发思古之幽情,令人震撼,扣人心弦。同样道理,范公因有章岷《斗茶歌》,就能咏唱出这等绝世茶诗。这就是高手、大家的本事。

    范公《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是中国茶史的经典文献,更是武夷山的珍贵文化遗产。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