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仁和镇域非公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逐步壮大。涌现出如新世界千姿百货、韩一汽车饰件、维益埃电气、京磁强磁等一批上规模有影响力的非公企业。非公企业为党的建设提供新的领域和空间,同时也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课题。非公党建工作如果不能及时跟进,就可能出现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是党建工作薄弱点的状况。
面对新形势,仁和镇党委按照“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的原则,科学优化设置党组织,探索建立“1+X”、“1+1+20”非公党建长效机制,把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贯穿到促进企业发展中来,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服务企业、服务党员、服务职工”的功能,全面提升了镇域内非公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基本现状
目前,仁和镇共有非公企业(不含引税企业)412家,从业人员11408人,共有党组织16个,党员260人,共选派10名专兼职党建工作指导员,镇域内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党组织有活动场所的占已建党组织企业总数达100%。
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特色
科学优化设置党组织。根据仁和镇工作实际,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式等多种组建形式,大力推进党组织设置,扩大覆盖面。如:在新世界千姿百货、韩一汽车饰件、等规模较大、党员人数多的企业建立独立党支部。党员人数少的友联出租汽车公司党支部挂靠在陶家坟党支部,阳光影音广告公司与沙坨村党支部成立了村企联合支部,宏城房地产公司和福成肥牛餐饮公司建立了企企联合支部。
互融互动促双赢。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实现党建与企业发展相融互动,达到双赢。一是非公企业党支部注重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当好“一面旗”,努力使党员干部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主力军。维益埃党员干部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争取专项科研资金,提升研发能力,使企业一跃成为变压器设计研发行业的先行者。二是非公企业党支部注重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彰显出党组织在企业的影响力。博纳影城党支部坚持在“七·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推出党员免费观看红色电影活动,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三、非公企业党建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对党建工作在非公企业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缺乏深入了解,不能正确认识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的重要意义,有的甚至担心企业党组织会对其生产、经营、用工、税收等方面进行监督,影响其自主经营等。
小微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难。非公企业具有小微企业多、党员人数少、人员流动性的特点,由于非公企业投资主体、从业人员的多样性,使得大量小型非公企业很难在一定时期内稳定地保持3名以上正式党员,影响到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小微非公有制企业中申请入党的员工较少,而且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时间不能保证。同时,发展对象考察难,异地考察经费不能落实,规范的考察程序得不到保证。此外,非公企业的员工流动性强,经抽样调查,能在一个小微企业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的员工只占员工总数的30%,这给严格标准发展党员工作造成很大难度。
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作用发挥不够。一是大多数企业的党务工作者为兼职,即使有专职党务工作者也多缺乏工作经验。二是党员教育管理难。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流动性大,部分党员“打工”意识较强,“流动”心态较重,对自身的教育管理不严格,影响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三是党组织开展活动与生产经营结合不紧密,就党建抓党建,务虚多,实干少;部分党组织工作方式陈旧,还停留在学习领导讲话、读书看报等形式上,影响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
四、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结合仁和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际,下一步我们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改革设置模式,强化对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指导。探索党建新模式,推行“1+X”和“1+1+20”模式。非公党建“1+X”模式,即由1个村或经济实力雄厚、党建工作带动力强的企业负责村域内或行业内1个或几个非公企业的党组织组建工作。非公党建“1+1+20”模式,即由1位镇理论中心组成员和1位机关科长负责镇域内20家非公企业组建党组织和党建工作指导。通过实施非公党建“1+X”和“1+1+20”模式,构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大格局,实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为镇域内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创新活动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党组织影响力。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按照“为企业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职工所拥护,为企业主所理解和支持”的原则,创新活动载体,把党的活动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努力实现党建工作和企业经营的同步发展。二是结合企业实际,找准工作切入点。指导非公企业党组织自觉地围绕本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来开展工作,实现“党建促进发展、发展提升党建”的良性循环。
加强宣传途径,强化非公企业党建的重要性。深入开展有针对性的非公企业党建宣传工作。一是以“抓党建、促发展”的典型事例,教育引导他们从思想上消除对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的种种心理障碍,从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二是通过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营造企业党建与企业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环境导向,着力提高企业主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认识。
创新工作机制,推进非公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建立“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团、工、妇”协同工作的力量,建立协同工作机制,从不同领域推进非公党建工作。二是建立党建指导员制度。从机关中遴选出一批优秀的中层干部作为党建指导员,引导非公企业按照“围绕“生产经营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生产”的思路,实现经济效益和党建工作“双赢”局面。三是培育新生力量,做好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及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员工吸收到非公企业党组织中来,壮大非公党组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