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2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加大改革力度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
提出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全国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

    本报讯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2年聚焦“三农”,提出要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文件要求,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坚持为农服务方向,着力推进基层社改造,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全国性为“三农”提供综合服务的骨干力量。抓紧制定供销合作社条例。

    意见指出,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大任务 

    1 围绕建设现代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

    加强农业生态治理

    提高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2 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富裕农民,必须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开发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努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的势头。

    优先保证农业农村投入

    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

    大力推进农村扶贫开发


 

    3 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繁荣农村,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4 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农村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要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完善顶层设计,抓好试点试验,不断总结深化,加强督查落实,确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

    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水利和林业改革

    加快供销合作社和农垦改革发展

    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5 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农村是法治建设相对薄弱的领域,必须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法律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法治建设,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同时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善于发挥乡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健全农村产权保护法律制度

    健全农业市场规范运行法律制度

    健全“三农”支持保护法律制度

    依法保障农村改革发展

    提高农村基层法治水平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