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扫描
2014年,是贵州省安顺市农信社值得记忆的一年。
2014年2月27日,贵州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秦如培在平坝县调研时,对该县马场镇农信社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创新金融服务,把机构网点铺设到村寨,方便群众办理金融业务的作法给予肯定;
2014年9月18日,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副省长慕德贵一行到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视察指导,对安顺农信社实施“金融便民村村通工程”予以高度评价;
2014年11月27日,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谌贻琴在《金融下乡,让农村插上腾飞的翅膀》普定农信社“信合联村发展”调研材料上批示:“农信社的经验要宣传、总结、推广。”
2014年12月28日,贵州安顺市委书记周建琨,副书记、市长曾永涛一行赴贵阳,与贵州省农信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宋锐,副书记王黎明等座谈,就安顺市创建全国第一个“农村金融信用市”达成共识。
这一年,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行长王平及相关处(室)负责人,贵州省银监局相关领导等亲临安顺检查、指导,对安顺稳健经营、又快又好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这一年,贵州省农信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宋锐,副书记、副理事长、主任蔡湘等领导和省农信社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到安顺农信社指导,为推进安顺农信社业务发展、风险防控、队伍建设、网点建设、企业文化等全面发展给予更多关心。
这一年,滇桂黔三省(区)石漠化连片扶贫开发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安顺召开,安顺农信社利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加上自有资金,开发“金石贷”信贷产品支持治理石漠化、促进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农村信用工程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累计成功创建关岭、平坝、普定、紫云四个“农村金融信用县”,金融信用县占比达67%,为全省最高,构建了和谐诚信的金融环境,进一步降低了农户贷款、企业融资门槛,金融支农支小成效显著;全面实现村村通金融便民服务,“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均等化金融服务;大力实施“信合联村”发展,在信贷支持的基础上,信合员工驻村扶持,出思路、送信息、助发展,形成整村推进、连片扶持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格局;强化网点建设和标准化服务,延伸金融服务触角,通过统一网点门头标识,新建、改造营业机构网点,完善机构网点服务设施,提升员工服务水平,打造精品化服务,在人群集中地、商圈、社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区域增设自助金融服务机具,金融服务多功能、全覆盖;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水平,加快自助机具及支付、结算系统的更新换代步伐,开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推广“卡业务”等现代结算方式,实现农信社从“草根银行”向现代化银行的华丽转身;深化农信社自身改革,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思路,各项主要业务指标连续8年领跑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紫云农商银行的成功改制,启动关岭农信社改制农商银行工作;秉承负责任、有担当的企业宗旨,抗灾救灾、扶危济困、兴教助学等成绩突出,充分诠释了“诚者信合”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
一桩桩,一件件,承载着省、市领导对安顺农信社的无限关爱与期望;记录着安顺农信社1600多名信合员工的辛勤与付出;彰显着安顺农信社“做值得尊敬的百姓银行”的社会责任担当。
金融便民服务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4年,安顺市农信社着力实施“诚者信合村村通工程”,为老百姓提供及时、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各行社深入山区安装“农信银”自助终端并免费为老百姓办理和发放信合卡、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将金融服务送到家门口、送到田间地头。
在实施“诚者信合村村通”工程中,各行社信贷员、客户经理紧紧围绕“普惠金融、送资金,助农致富、送信息”这一目标,把此项工程作为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有力抓手,深入走访村情、民情,详建台账,关注老百姓迫切需求,努力寻求解决方案;选择有实力、懂经营的农户(商户)布设安装“农信银”自助终端,解决老百姓的存取款难题;并联合电力、通讯等部门,为老百姓绑定卡缴费功能,使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存款、取款和办理电费及手机费缴费等相关业务,极大地为老百姓提供了方便。截至2014年12月末,全市6县(区)行社共与1837个行政村签订金融支农服务目标责任书,建立1837个村级金融支农服务站,打造了66个金融支农服务亮点示范村,在各乡(镇)所在地和人口较多的村建成固定营业网点136个,乡(镇)固定营业网点覆盖率达100%。在全市安装ATM420台、POS机2010台、农信银自助终端1026台,免费为老百姓办理和发放信合卡98.5万张,着力打造城区出门5分钟就能享受农信社金融服务,农户 “足不出村可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享受城里人一样的金融服务,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据统计,仅交通费一项,每年可为农户节约开支9900余万元,极大地方便了客户、降低了农户办理金融业务成本,助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深受老百姓的一致好评,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打造信用环境
——推动全市同步小康
安顺市大力实施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区)工程,完善机制、创新措施、确保实效,加快全市同步小康进程。各行社与地方党委政府联手,形成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县(区)联社、乡镇、村主要负责人,信贷员、金融联络员“六级”联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信用工程创建。2014年创建信用乡镇4个,总数达到53个,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1个,总数达到4个,信用县(区)占比达66.7%,为全省九市(州)占比最高,奠定了创建安顺金融信用市坚实基础。
普定县制定 “践行群众路线,信合联村发展”行动考核机制,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信用体系维护和金融业务发展3项大指标共21个小指标,并由各乡(镇)党委和县信用联社联合,聘任各村村支“两委”委员为金融支农服务联络员、乡(镇)信用社负责各村(或片区)的信贷员为金融副支书(或主任助理)、1名“两委”委员为金融支农服务专干,组成金融支农服务站,全力推进农村信用工程。
打造诚信环境,创建信用工程,确保了三方共赢,加快了同步小康步伐。通过活动的长期开展,不断深化、细化和完善了银政合作机制,实现了“党委政府赢得民心,人民群众赢得发展,农信社赢得市场”三方共赢目标。一是县、乡(镇)、村(居)干部真正改进作风,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提高凝聚力和公信力,深化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汇集强大正能量推动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速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让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尊重;二是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重诚信、守法规、讲文明、树家风、有技术、懂经营、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和职业农民,有效获得金融和政府支持,实现全面发展;三是农信社进一步强化服务“三农”宗旨、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切实防范风险、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最大限度满足农户、个体工商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发展的贷款和金融服务需求,从而赢得市场。
创新服务方式
——服务社会经济
按照便民、利民、惠民原则,围绕“农户信用贷款”、“黔微贷”等信贷品牌,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量体裁衣,推出“金石贷”治理石漠化贷款,“诚车贷”居民汽车消费贷款,“善贷通” 贵安新区行政企事业单位职工贷款,“接力贷” 有效避免小微企业“高息倒贷”现象,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续贷”小微企业资金周转贷款,满足不同层面,不同类型客户的贷款需求。
安顺农商银行启动惠农补贴多折合并“一卡通”推广工作,累计投入200余万元用于多折合一工作,惠及农户12.67万户,发卡超过12万张,免收手续费127万元,方便了农户取款,极大地减轻了柜面服务压力,较好地解决了客户办理金融业务“排长队”问题,深受广大群众的赞誉,得到地方党政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同时,该行“西秀产业园区支行”正式开业,是贵州省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深入园区、服务园区的金融机构,延伸了服务触角;紫云农商银行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 将涉农贷款资金、人力、技术和信息有机结合,按照“培育一个示范户、带动一项产业、发展一方经济”的思路,精准支持100户小微企业、1000户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10000户特色产业户,有效带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实现 “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普定联社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解决了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难题,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平坝联社与贵安新区管委会成功对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各项补贴款开户工作,实现各级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城乡低保、五保户资金直接划拨到农信社客户存折。
该市农信社、农商银行加大对有创业意向的返乡农民工、妇女以及大学生“村官”创业就业和贫困地区贫困农户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搬迁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信贷投入,有效提高保障民生金融服务水平。
围绕安顺重点民生工程,全市农信社、农商银行发放农村建房贷款5.8亿元,惠及1.4万农户,发放危房改造贷款971万元,惠及207户农户,发放就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6.02 亿元,带动1.4万人就业,发放“5个100工程”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贷款14.6亿元,贷款余额达到23.8亿元。
截至2014年12月末,安顺市各行社各项存款余额213.41亿元,比年初增加27.03亿元,增长14.5%,高于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水平(8.32%)6.18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157.52亿元,比年初增加29.39亿元,增长22.94%,高于全市(20.35%)2.59个百分点,存贷款存量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2.29%、30.35%,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水平。涉农贷款余额122.4亿元,占比77.7%,较年初增加25.01亿元,增长25.7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2.83个百分点,新增涉农贷款占新增贷款的85.1%。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9.04亿元,比年初增加17.06亿元,同比多增10.03亿元,增长32.82%,高于各项贷款余额增幅10个百分点,新增小微贷款占新增贷款的58.05%。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和增量双双实现“两个不低于”目标,支农支小力度持续加大。全年缴纳税收1.83亿元,同比增加3900万元,是全市重要的纳税大户。
经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批准,同意安顺农商银行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截至2014年末,完成同业存放利息收入3524万元,该行同期获得国库集中收付代理银行资格。
践行群众路线
——促进信合队伍作风转变
安顺市农信社、农商银行紧紧围绕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转变作风、提高效率、服务基层、推动跨越”为工作目标,积极践行群众路线,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消除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让百姓信赖。
坚持开门搞活动,广泛汇聚民意,大力开展“基层走亲”活动。深入基层走访群众累计15800余次,帮助协调信贷资金80000余万元;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153个,深入联系点6000余人(次),到基层蹲点调研5800次,发放意见征求表21337份,征集意见建议206条,制定帮扶计划14个,帮助办理事项247个,解决实际困难189个,整改问题13个。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的方式,深入聚焦“四风”,开展“六个查一查”,进一步查实找准了班子成员的“四风”突出问题。坚持班子的“四风”问题有人认领,有人落实,做到不漏项,不缺项;通过认真落实“两方案一计划一措施”,适时公布整改落实情况,实行整改过程接受群众监督,整改进展情况和成果及时向员工群众通报,并采取适当方式听取群众对整改工作的评价,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截至2014年底,共梳理制度972个,其中新建立291个、已修改完善430个、已废止251个,领导干部个人整改问题197个,提出整改措施507条,已整改落实210条,计划在1-2年内完成32条,长期坚持269条;紧密围绕“三联四推五提升”的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亮点。安顺农商银行启动“机关下基层·帮扶见真情”活动,切实转变作风,有效整治“衙门风”;关岭联社推行“15.20”工作机制,真正实现了由开门纳谏变成上门问需求,使普惠金融工程落到实处;平坝联社开展百名信合员工连心帮扶活动,每名员工主动对接两名群众,根据帮扶对象存在的困难,采取积极有效的帮扶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共帮扶困难群众580余人。
企业文化建设
——全方位打造百姓银行形象
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诚者信合——春天助农信行动”以及业务发展、网点建设、信用工程、金融服务村村通工程、抗洪抢险、抗灾救灾等工作有机结合,全方位开展形象宣传。人民网、新华网、《中华合作时报》、《贵州日报》等20余家报刊网络,刊载、发布安顺农信社稿件41篇(条),向省农信社、安顺市政府上报各类工作信息120余篇(条),得到省、市领导批示2条。积极与搜狐、百度、优酷等大型门户网站和地方电视台合作,制作发布新闻视频5次(条),农信社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贵州省农信社安顺党工委组织开展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助推安顺农信跨越发展”为主题的职工篮球运动会,存款突破200亿主题宣传,开展反洗钱、反假币宣传等大型活动10余次;平坝联社开展《信合大发展,我该怎么办》有奖征文;普定联社举办 “中国梦·信合情” 有奖征文、书画、摄影活动等,丰富了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凝聚了队伍。
同时,由安顺党工委牵头组织,各行社进行了业务技能、岗位技能、规范服务等培训,相继开展客户风险统计、合规与柜面业务风险、客户经理营销技巧、央行数据大集中,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风险预防与管理,贷款操作、票据业务、非税收入代理业务、国库业务以及会计人员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省农信社服务标准化等各类培训98期,5542人(次)接受培训,受训面达100%。
安顺市农信社、农商银行还完成了省农信社网点标准化建设网点改造33个、门头改造136个;完成网点服务标准化申报验收网点41个,网点建设与标准化服务开启新局面。镇宁联社高管人员每周到网点做一天大堂经理,做客户分流“指挥棒”和“方向标”,用实际行动为员工做示范,极大地提高了员工文明规范服务的积极性,促使联社高管与基层一线客户面对面交流沟通,换位思考,切身体会员工服务感受,让管理者与执行者在文明服务规范中有共同的话题和探讨的空间,真正为打造标杆网点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农民工金融党建
——提升、创新、发展
安顺市农信社、农商银行成功举办“鸿雁计划”——黔中企业、外出人才远程视频见面会,得到安顺市委组织部领导的高度赞扬。截至2014年12月末,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协助各县(区)联社组织农民工汇款293184笔,金额348424.13万元,其中省外汇款71524笔,金额91561万元,有15%作为农信社的储蓄存款。清收不良贷款352笔,金额1429.31万元;推荐发放农民工外出创业贷款276笔,金额2753.4万元;协助引导79户农民工返乡创业,发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323笔,金额3539.6万元,发放农民工困难救助贷款122笔,金额266.06万元;建立农民工评级授信咨询档案4251份,联系农民工办理信合卡2814张,江苏、浙江、云南服务中心安装的POS机直接办理汇款26230笔,金额4620.81万元。
2014年,中组部组织一局副局长黄川对贵州省农信社北京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北京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联合党总支)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将该中心作为他本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安顺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党委荣获省级、市级“五好”基层党组织;CCTV7《聚焦三农》栏目播出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如何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专题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引起热烈反响。
弘扬企业精神
——彰显农信社责任担当
2014年6至8月间,安顺市所辖县(区)遭遇了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的强降雨,造成平坝、镇宁、紫云、关岭等县大面积受灾,农信社也不同程度遭受损失。面对严重的灾情,全市农信社在贵州省农信社安顺党工委的统一部署下,因地制宜,结合受灾地区实际,通过发放贷款支持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积极组织员工捐款捐物,全市信合员工自发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52万元;帮助群众修复损毁的基础设施;对受灾借款户实行到期贷款展期,优惠贷款利率等措施。全力与洪灾作斗争,取得显著成效。
平坝“6.3”洪灾发生后,该县联社广大党员、干部、员工积极投身抗洪抢险第一线,全力开展“保安全、保营业、保服务”工作,及时为县域百姓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并积极参与县委、县政府组织的“6·3”抗洪救灾捐款,全辖员工及联社共捐款24.35万元。
在抗灾救灾工作中,各行社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专柜33个,累计向灾区群众发放抗洪救灾及生产自救贷款5.7亿元。其中:1.65亿元投向抗洪、防洪工程建设和抗洪设备物资购买;2.28亿元投向抗灾恢复重建,积极支持农民补种、改种,实现抗灾保苗13.5万亩,将夏季粮食作物的损失降到最低,千方百计减少因灾造成的损失;1.77亿元投向其它涉农项目,支持农户发展多种经营创收增收,实现大灾之年不减收。
过去的一年,安顺农信社牢固树立“发展不忘责任,成果与社会分享”的企业责任观,积极组织开展信合爱心联盟和“阳光行动、爱在心中”捐资助学、“六·一”慰问儿童、“七·一”慰问老党员、“八·一” 慰问武警消防官兵、“温情送暧·共度中秋”志愿服务慰问孤寡老人、“干群结双亲、冬季送温暖”募捐活动、挂村帮扶捐赠、慰问贫困家庭和企业困难职工等系列活动,在参与的各类活动中捐赠款项达1800余万元,惠及20余万人(次);公开向社会招聘98名大学生,缓解社会就业难;用实际行动彰显“做值得尊敬的百姓银行”的大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