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银行太方便了,省去了去县城打房贷的麻烦,而且跨行还不收手续费,赞一个!”在山东昌乐农村商业银行营业大厅里的意见薄里,《农村金融》周刊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句话。
继续翻看意见薄,里面这样朴实的“点赞”语言还有很多。对于昌乐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而言,“普惠金融”不仅仅是出现在十八大报告的重点提法,也不仅仅是常常见诸报端的一种口号,而是昌乐农村商业银行为更好服务客户而付出的点点滴滴。
全员下一线
诚信看得见
“地方经济发展必须创造诚信环境。”昌乐农商行董事长赵连东强调,“全员下一线,不仅能带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更能有力推动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的开展,为客户和员工们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
《农村金融》记者了解到,该行推行的“一线工作法”就是让班子成员及相关部室经理每月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一线工作。时间向“一线”倾斜的目的是什么?
“就是为了让问题在‘一线’解决。”赵连东说。
在山东省联社及潍坊市联社三季度不良贷款专题会议召开后,该行再次掀起全员清收不良贷款大会战。
昌乐农商行成立了由城区储蓄网点负责人和机关人员组成的协助清收大队,共计100人,分为6个组,在全体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利用晚上时间深入重点网点进行“双清”。
每月2号,昌乐农商行班子成员准时到达包靠支行召开调度例会,把清收过程中难点问题以及上级最新制度办法、工作要求同与会员工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在一线解决问题,切实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每月清收工作开好头、收好尾。
活动开展以来,已落实上门清收854户,清收贷款应收利息已达2315万元,清收盘活五级分类不良贷款1830万元,表外不良贷款现金清收1949万元。
“一线工作法”的实施在干部队伍调整上也发挥出了巨大作用,该行坚持以业绩论英雄,通过这项活动,在该行建立的后备人才库中,不少表现优秀的员工脱颖而出。2013 -2014年纳入后备人才库的41人现已提拔17人到管理层岗位。
且别小看了这“一线工作法”,不仅让员工在工作中收获颇丰,更让当地的老百姓真正体会到了金融的魅力。
“经常在家门口就碰到咱们农信社的工作人员,金融知识不懂就问,银行相关知识我们也都是‘门儿清’。”昌乐县营丘镇马宋村老孟竖起了大拇指。
电子银行被“点赞”
服务擦出新“火花”
“这台机器很轻便,功能齐全,也便于保管。”昌乐县尧沟镇蔡辛村农金员刘锦国拿起一台像普通电话大小的机具夸赞着。
这台被当地村民称手拍好的机具叫做“农商宝”。
“‘农商宝’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不仅实现了原有农民自助服务终端所有功能,并新增终端交易流水查询、IC卡交易等五大功能,性价比优势很明显,裸机价格很实惠,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对农村小额存取款业务的再分流,我们年末计划实现全辖327名农金员人手一台。”昌乐农商行电子银行部经理刘勇说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昌乐农商行以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为突破口,全面加快网点转型升级步伐,实现营业网点由传统业务管理模式向电子银行营销服务模式的转变,让客户享受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
硬件软件同时抓才能让银行的发展全面提速,昌乐农商行在全市率先开展网点转型试点导入活动,外聘专业团队采用“2+2”(2周调研、2周导入)模式在3个电子银行示范网点开展网点试行导入工作。采取白天观察纠编、晚上学习培训等方式围绕厅堂物理布局、柜员服务流程、厅堂服务能力、网点营销氛围、客户营销知识等五个方面进行导入。
数据是检验电子银行发展的客观标准,截至目前,该行东山、朱刘、宝盛3处示范网点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分别达到75.3%、70.7%、74.4%,全行电子银行客户数达10.4万户,较2012年净增加8.2万户,翻了5倍多;电子平均业务替代率达到67.3%,大幅度的降低了服务经营成本。
“电子银行业务除去成本优势外,更大的好处是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赵连东强调。
“现在4名柜员每天平均业务90笔,先比原先的130笔,数量减少了,服务质量更细化了,营销能力也提升了!”朱刘支行行长刘云成如是说。
更多该行客户通过电子银行享受到全天候的金融服务,这便有了意见薄上一个个的赞,和客户深深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