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张成生:“天麻奇才”的财富传奇

□ 本报记者 王 蕾

张成生在乌天麻周围种植正朴、杂草,为其在夏季遮阴、保土、保湿等,冬季防冻。 本报资料室图片

 

人物名片

张成生

    十年耕耘不辍换来今日辉煌,被称为“药材大王”“天麻奇才”的张成生的致富经历和其他成功者无异 ,也是从想到做再到做成,坚守中一步步走来。他白手起家,选择了一条乌天麻种植的致富路,立足农村 ,用辛勤汗水浇灌着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梦想。

 

    他是大山的儿子,出生于重庆大巴山余脉云峰山的云阳县农坝镇龙堰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20余年来,他用诚信敲开了致富的大门,却始终记挂着家乡生活贫困的乡亲们,他用坚守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如今,他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用中药材打开山门,用中药材托起了山民的希望。他,就是我国乌天麻天麻素含量最高的创造者,重庆市云阳县致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成生。

十年耕耘换来生意红火

    由于家境贫寒,1988年张成生高中毕业后,为缓解家里的经济状况,他跟着一位木匠开始学做木工活。可一个月后,他没有拿到工资,这萌发了他自己创业的念头。随后他跟着大哥开始学做中药材生意。可是,两个人的开销较大,收入却未因为他的加入而增加。思来想去,一个月后,他怀揣着借来的180元钱,走出老家农坝镇,只身到湖北宜昌闯荡,从推销中药材开始。

    “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基本没有多少生意可以做了,为了能卖出更多的药材,我只能沿着山路寻找客源,一走就是一天。晚上回到家,才发现鞋子都脱不下来,脚上的血泡全都磨破了。”回忆起当年的种种,张成生只把它当做生活的历练。就这样,日日积累,他开发出了属于自己的新客户。

    凭借着能吃苦的这份勤劳,不久他开了中药材批发部。对于药材的质量,张成生说,这关乎人命,所以他丝毫不敢怠慢。除了药材的质优,在服务方面他也丝毫不放松。约定好的送货时间,他都是提前到,从未迟到。有时候,因为买家要的货数量不多,送货都够不上成本,这样的买卖其他人都不愿意做,张成生二话不说都一一接下来。就这样,他的小药铺因为“张老板”的为人诚信而口口相传,也为他赚来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跟老中医打交道的过程中,张成生发现,需要用天麻配药下药单时,医生们更倾向于用乌天麻,认为乌天麻的药效更佳。乌天麻由于形态好、质量优,价格往往较红天麻、黄天麻要高出三四倍。而在回老家收购药材时,他惊喜地发现,当地云峰山上生长的野生乌天麻,尤其受老中医的青睐。“既然云峰山上能长出来,我何不在这山上种植乌天麻呢?”这只是当年张成生脑海中的一个闪念。

    每逢春节,张成生都会从宜昌返乡和老人一起共度佳节。每每回乡看到村里人生活贫困的景况,都令他心寒,“看到邻居家里为了小孩子上学要交5毛钱的学杂费哭作一团,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儿!”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财富。”回家,带领乡亲们致富,张成生踌躇满志。这个决定,不仅遭到了家里人的强烈反对,连他的那些老客户们都无法理解,“在宜昌也算小有名气,也稳定了,还折腾啥?”但张成生却坚持要回乡创业。1999年,他毅然离开创业11年的宜昌,回到家乡进行第二次创业。

八年不辍难忘乡亲致富初心

    在亲友们的反对声中,张成生开始在老家种天麻。他在离家20公里外的云峰山租了400亩地,雇请了70名村民上山种植乌天麻、杜仲等中药材。云峰山海拔1809米,到了冬天,山上冰天雪地,寒风刺骨,雇请的村民有很多都适应不了,都在中途离开了。由于没有栽培经验,张成生种植的乌天麻常常半途夭折——天麻秧成片死去,侥幸活下来的又只长叶子、不结果实。

    这么一折腾,张成生亏得血本无归,还欠下银行和亲朋好友一屁股债。“那些年,一到腊月,要债的人踏破了门槛,全家人都特别害怕过年。”他回忆道。资金困难,也没有人支持,那段时间,是张成生人生中最孤独、最灰暗的岁月。乡亲们都觉得他“一定是疯了”,连同做药材生意懂行的大哥都劝他放弃。“不行就是不行!”老婆大人自然也是跳出来强烈反对。每次老婆跟他闹的时候,他就把种植乌天麻的书籍拿出来,反复给她讲乌天麻的药用价值,给老婆画饼,告诉他最近试验中又取得了哪些成果,假以时日一定会成功的。

    如果说,张成生药材批发部生意成功是源于诚信,那他培育乌天麻的成功一定是由于他的坚守。张成生分析,人工种植的乌天麻,没有野生乌天麻生命力强。要增强生命力,必须要同野生乌天麻进行人工异花授粉。为了攻克这一技术难关,他到外地去取经,还买回中药材栽培方面的书籍自学。他在云峰山深处找到了野生乌天麻生长的地方,把行李扛上山,搭个小窝棚,吃住都在山上,守着野生乌天麻,对其生长环境、生长情况、温度、湿度等进行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对野生乌天麻人工异花授粉试验。

    2007年,经过7年坚持不懈的探索,经历上百次的失败后,张成生终于试验成功,填补了我国乌天麻栽培史上的一个空白,每亩土地可以增加收入5万多元。他模拟野生环境种出来的乌天麻,经药检部门检测,含天麻素0.69%,远远超出0.2%的国家标准。

    为了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张成生将86万元的药材种子和种植技术无偿提供给山民,用中药材产业引领广大山民增收致富。2008年,张成生成立了云阳县致富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技术上定期对农户无偿进行种植中药材技术培训和指导,对积极种植的农户实行奖励,凡农户年纯收入超过10000元的,合作社就奖励1000元。对经济困难的农户实行先供种,销售后再付款,并给予资金支持。在销售上合作社包产品回收,为解决乌天麻等中药材销售难题,在乌天麻产区设立15个收购点,方便群众销售,减少运输成本。

    如今,乡亲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社员都住上了自己的小楼房。改写了野生乌天麻不能人工种植历史的“天麻奇才”张成生,仍在不停地续写奇迹:合作社种植的乌天麻天麻素含量达到1.64g,是国家标准的8倍;2012年,在全国中药材采购会上,他培植的云阳乌天麻卖出每斤1.2万元的天价,成为国内市场上最贵的天麻产品……

百万善款传递人间温情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这个只有高中文化的张理事长为人真诚朴实,一直在感恩。他在宜昌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从不强调自己的辛劳,而是说遇到很多贵人相助;在山上忍受孤独,风餐露宿8年终于试验成功,他对自己的付出也是很少提及,只是在一直感谢帮助过他的人。所以,当社会需要他伸出援助之手时,他向来毫不犹豫。

    自2007年以来,他带领合作社社员共向社会捐款 97.8万元,其中帮扶贫困户86万元,汶川大地震捐款0.5万元,玉树地震捐款0.6万元,捐资助学0.2万元……

    “刚开始动员社员们捐款也不太容易,因为大家都不富裕,而且挣钱也都不容易。我除了带头捐款、不断动员,还会给他们播放贫困地、受灾地的视频,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渐渐地,社员们回报社会从被动变成主动。正如大家所说,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合作社出了一份力。

    2014年9月,云阳县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灾,合作社直接损失达到200多万元,尽管在这种情况下,大家还是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受灾更为严重的地区捐款10余万元。

    提起2013年曾荣获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十大人物”奖,张成生顿感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才能不辜负大家对他的认可,“到2017年,扩建中药材种植基地,实现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带动农户1万户,并将建成年销售超过3亿元的乌天麻深加工厂,力争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乌天麻种植和加工基地。投资见效后可实现农民年人均增收万元以上,进一步走出一条深山致富路。”一幅带领乡亲们腾飞致富的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