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努力适应“三农”工作新形势,积极探索大田作物土地托管服务工作,为广大农民及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种服务,2014年托管服务面积达142万亩,粮食作物每亩可增产15%以上,减少了劳动投入,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效益,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趟出了一条“农民外出打工、供销合作社给农民打工”的路子,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供销合作社自身发展的目的。
托管土地带来的双赢
据德州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刘学森介绍,德州是个农业大市,耕地面积930万亩,农业人口401万,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其中小麦面积达到750万亩以上。近年来,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80%以上的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农忙季节经常出现打工顾不上种地、种地耽误挣钱、摞荒又不甘心的矛盾局面。
为解决上述矛盾,德州市供销合作社及时制定了大力推进土地托管服务工作的意见,将土地托管服务作为供销合作社第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由基层供销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合作社围绕耕种、浇水、病虫害统防统治、统一收获、统一储存销售和深加工等,为农民提供生产全过程“保姆式”全托管服务或几个关键生产环节“菜单式”半托管服务。
“农作物托管服务一方面解决了大量农村人口因外出打工而无法返乡劳作的问题,减轻了其经济和劳动负担,改变了过去对在外务工农民而言‘种地没钱花、不种没粮吃’的局面,另一方面为托管方供销合作社带来了一定的市场收益,可以说是双赢。”刘学森这样看待大田托管的意义。
农民合作社助农增收
近年来,德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多种形式大力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以此为载体大力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增加农民收入。截至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已领办创办各类农民合作社970家,辐射带动农户13万多户,每年可帮助农民增加收入2亿多元。
平原县王打卦供销合作社成立的平原航母玉米种植合作社,与村两委合作,推广“良种+良肥+良方”经营模式,免费为农民提供种肥同播和农技服务,2014年与10余个乡镇百余村合作,推广玉米种肥同播8万余亩,提供玉米良种40万斤,以优惠价格供应化肥4000多吨,每亩玉米能增产200斤以上。合作社也在服务中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拥有种肥同播机200余台,配送车辆15辆。
陵县官道孙供销合作社成立的陵县益民农机服务合作社,建有标准化的机库房、维修车间,拥有玉米、小麦联合收割机、深耕机、播种机等农机150台套。2014年麦收期间以优惠价格帮助农民收割小麦3万余亩,获利30万元,合作社提取公积金和上交供销合作社、村两委各10%外的盈余部分进行二次分配,实现了农民少花钱(比市场价每亩低10元),供销合作社、村两委有收入,合作社成员省心增效益的效果。
聚力服务种田大户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德州家庭农场、种田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目前达到700多家。如何为这些新型经营主体搞好服务,成为摆在供销合作社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德州市供销合作社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基层供销合作社和社属企业积极与当地种田大户对接,为其提供各种服务。
临邑县供销合作社主任郭华庆虽已年过半百,但精力充沛,他干了一辈子供销合作社,对供销合作社有着很深的感情。他敏锐地看到了大田托管服务的重要性,举全系统之力成立了植保公司,投资500余万元购置大中型植保机械30台套,其中从意大利购进一台价值180万元大型喷雾机,喷药宽幅24米,日作业能力3500亩。2014年8、9月份,他们与乡镇党委、村两委合作,为临邑县德平镇富民家庭农场等4个家庭农场及5个乡镇50多个村6万亩玉米开展叶面有机肥、低残留农药植保社会化服务,达到了防虫、防病、防菌、助壮的目的,解除了农民人工打药之苦,提高了药效和肥效,玉米增产18%以上。临邑县委书记景文新对此非常重视,专门召开有300多名乡镇负责人、村支书参加的现场会,推广供销合作社的做法,要求镇村积极配合。
刘学森介绍说,土地托管不同于流转,土地流转只给农民一部分流转金之后,至于在土地上种什么,赚的钱与农民就没什么关系了。而土地托管保证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和收益权,不管赚了多少钱,最后都得交给农民,供销合作社是在为农民打工。
“地还是农民的,种什么还是农民说了算。”这是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的根本不同,对于那些种了一辈子地的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
刘学森认为,土地托管服务是供销合作社适应当前农业发展新形势的一项创新,有利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供销合作社增效,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德州地区是大平原,大田作物成方连片,最适合机械化作业。德州市供销合作社下一步将继续把大田托管服务工作为重点工作来抓,2015年服务面积争取达到200万亩,为当地农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