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真情植沃土 丹心写春秋
——江西省芦溪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李梦希 通讯员 付廷高 郭春燕

为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芦溪联社开展大量企业走访工作,图为该联社理事长李琴(左一)和主任吴涛在企业厂房。
芦溪联社竭诚为广大客户服务,是服务县域的主力银行,是立足社区的零售银行,是农民喜爱的农村银行。
芦溪联社热心公益慈善事业,连续三年为百名贫困学生捐赠“百福慈善基金”,并设立自己的“照亮希望,百福信合”爱心基金会用于慈善捐助,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探望孤寡老人以及社区志愿服务等各种活动,力所能及地为有需要的人和家庭提供帮助。
在践行“普惠金融”的过程中,芦溪联社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金融知识宣传。图为他们在“雷锋日”举办的的社区志愿活动。
芦溪联社一直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员工“比学赶超”,积极向上的氛围深厚,在萍乡市农信系统金融知识竞赛获一等奖。

 

编者按

    芦萧溪水碧粼粼,洞锁烟霞别有春。

    芦溪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秀丽的山川,悠久的历史,蕴育了芦溪特殊的赣西文化特色。

    如今的芦溪,围绕“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旅游规模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快速发展,打造了电瓷、煤炭、建材、花炮等主导产业。

    被称为芦溪人民自己银行的芦溪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担当社会责任的路上,行走得自信满满、襟怀坦荡。

    润耕“三农”沃土,助力“小微”成长。他们用温暖的信贷之手,抚平了创业者紧锁的眉头;用诚挚的赤子之心,陪伴无数企业走过了春夏秋冬;用默默无闻的执著坚守,帮百姓开拓出了一条条通向致富的希望之路。

    看着一个个创业者从困苦走到顺意,看着一家家企业由弱小变为强大,他们倍感欣慰与自豪:点燃希望,有农信助力;实现梦想,有农信相伴;超越未来,有农信相随!

    奋勇拼搏,开拓进取。他们不因艰辛而退缩,披星戴月,坚定前行;不以利小而踟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他们不张扬,不功利,默默耕耘,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型的步伐,终于收获了初创的成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芦溪农金人正满怀信心,朝着新的目标同心协力,为成功改制农商行而不断奋斗!

助力小微 并肩同行

    “为提高小微企业的服务水平,我们要不断调整思路,锐意创新,钻研、探索全新的切合小微企业实际需求的信贷模式。”该联社理事长李琴说。

    “芦溪联社对于我们的支持,绝对是雪中送炭,而不仅仅是锦上添花。哪怕在当前经济下行的阶段,他们对我们的支持都一如既往!”萍乡华维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文华的脸上难掩感激之情。

    虽然已经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成为当地第一家同国家电网合作的龙头企业,但谈及芦溪联社对企业的扶持,胡文华依然会想起当年农信社帮他渡过的难关:2011年,由于业务的飞跃发展,公司的资金需求缺口很大,在设备抵押到期之前,联社经过走访调查,立马又特批发放了500万元贷款,以解燃眉之急。由于电瓷企业用的设备不是通用设备,在当地,只有芦溪联社愿意为他们做设备抵押贷款,也多亏了芦溪联社,他努力经营的企业才得以渡过难关,稳步提升。

    同样是在芦溪联社扶持下从弱小走向强大,并平安渡过难关的,还有江西省芦溪县的江西福义实业有限公司。

    “我们同信用社的联系,早在1993年就开始了!我父亲当时向农信社借了300元,才娶到我母亲。其后,我父亲开始创业搞苗木基地,更离不开芦溪联社的支持了。在这20多年同芦溪联社的合作中,我们真的很感谢他们!”年轻的福义公司的总经理肖帅才从父亲手上接过掌管公司的担子,回忆起这些年芦溪联社对他们家的帮助,他很是感慨。

    “当年也就只有农信社有这么大的魄力来支持我们农民创业!虽然只有区区1500元,但在九十年代,我们还是很感激的!”在肖帅的父亲刚进入苗木市场时,没有一家银行愿意为其贷款,“发展到2000年,还是农信社的支持,为我父亲的苗木基地发放了30多户5万元的贷款。”

    由于芦溪气候适合苗木产业的发展,加上肖帅的父亲管理得当,如今,福义公司已经达到每年近2000万元的净销售额。

    该联社信贷扶持起来的企业客户都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其中,已有20家龙头企业,分布于电瓷业、苗木业、花炮业等多个领域,截至2014年末,贷款余额1个多亿。该联社还加强对县域主导产业的支持,通过重点支持一批电瓷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了芦溪电瓷品牌在全国电瓷行业的规模效应。

信贷创新 多方共赢

    作为芦溪县存贷款规模最大和网点布设最多的地方金融主力军,芦溪联社在独步金融舞台的同时,实现着自我突破、自我超越,一次次地刷新着自己创下的历史记录。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的同时,该联社成长为当之无愧的县城“金融脊梁”。

    但是,无论规模有多大、地位有多高,“人缘地缘的传统优势不能失去”是芦溪农金人始终恪守的信条,芦溪农金人倾心为农的一片赤子丹心引导他们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勇于求变。

    三年来,芦溪联社始终坚持把服务“三农”、县域和中小微企业作为战略定位的第一目标,密切与“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鱼水关系,主动适应农村经济改革、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以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小微企业蓬勃兴起的新趋势,开展有效的抵押担保方式及贷款模式创新。

    近年来,为真正解决农村金融“贫血”问题,让农民手中“沉睡的资源”变为农民切实可用的“真金白银”,芦溪联社不断推广“林权抵押”、“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和“股权质押”等贷款方式,有效满足了全民不同层次的资金需要,破解了辖内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等融资难题。

    “我们不仅丰富了金融服务产品,还在创新商业模式,加强了金融服务力度。”为创新信贷模式,芦溪联社下了很大的功夫。

    在信贷资金投向的引导作用下,经过反复调研,该联社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地区性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培育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生产基地,并依托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的经济实力和辐射作用,创新推出了“公司+农户+基地”的融资渠道。

    据理事长李琴介绍,通过此次产品创新,银河杜仲生猪生产繁育基地、武功山农业生产基地、宣风花卉苗木繁育基地和以上埠、芦溪工业园为主的电瓷生产基地都已形成规模。

    截至目前,该联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双层经营模式,累计带动4000余农户自主创业增收,解决了农村就业,实现农户多种经营共同发展。

深耕细作 普惠百姓

    今年以来,芦溪联社在该县深入推广“普惠金融进万家”活动,通过上下协调、通力配合、积极作为,把服务基层的工作做得更加深入和透彻,收获了更丰富的工作成果。

    为了普及金融知识,他们潜心谋划、累出新招;为了优化窗口服务,他们创新思路、勇于探索;为了支持实体经济,他们坚守定位、多措并举。芦溪联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情诠释了“百姓银行”的丰富内涵。

    “普惠金融,不仅要构建全新的移动金融平台,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使县域百姓了解到实用的金融知识,享受现代金融服务,同时要让每个人、每个家庭感受到我们的人文关怀。”对于普惠金融,这既是该联社理事长李琴的解读,也是芦溪县各信用社努力的目标所向。

    自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十年来,芦溪联社引领各下辖农信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小微、服务社区、服务县域的宗旨定位,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服务水平,推进业务创新,走出了一条改革、发展和践行普惠金融相得益彰的新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4年芦溪联社大力推广的电子银行“汇通全国”,是该联社实实在在为基层百姓提供便利金融服务的又一次实践,也将农村信用社现代化的全新面貌深植百姓心中。

    “为满足老百姓日益丰富的金融需求,今年我们首次尝试理财产品代销业务。我们选择门槛不高又相对灵活的理财产品,受到广大客户的好评。”该联社理事长李琴介绍说。

    该联社还逐步在各大网点增设存折补登机、网银体验机等自助设备,减少客户的排队等候时间。为配合自助设备的推广,该联社志愿者把“自助银行教学”这一主题作为普惠金融的宣传重点之一,通过网点实地演练、打印操作步骤等方式向乡村居民普及自助机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更多的人学会使用、乐于使用、安全使用自助机具,从而真正享受到自助服务带来的便利。

    此外,2014年6月,以该联社党委为首的志愿者队伍,还把书包、文体用品和数百册图书,以及实用金融知识送到了南坑镇窑下小学,关爱那里的留守儿童。

    当天最吸引孩子们注意的,是由该联社普惠金融活动志愿者提供的金融知识小课堂。他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津津有味地听着怎样辨别假币。水印、图案、纸张、变色油墨,这些名词虽然听起来遥远,但假币样本就在眼前,看一看,摸一摸,孩子们新鲜又兴奋,争先恐后地回答志愿者提出的问题,把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得有模有样。

锐意进取 力促转型

    “农信社真的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银行,服务环境和服务水平真是没得说!”正在芦溪联社营业部办理存款业务的吴大爷对记者称赞道。

    站在芦溪联社营业部营业大厅放眼望去,25个座椅井然有序地摆放在大厅,门楣、灯箱、标牌等基础视觉元素规范统一,6个窗口正热情地为广大客户办理业务,大堂经理的满面笑容让人倍感亲切,自助服务区、现金服务区、贵宾服务区、客户休息区功能齐全、区域分明,自动排号机、自动取款机和存取一体机一应俱全,让这个宽敞明亮的营业大厅充满了现代化的金融气息。

    未来,该联社还要进一步对人流较多网点的自助银行区进行升级,逐步增加自助多媒体服务终端、发卡机、自助缴费机具等,提高自助服务水平,引导客户使用自助设备,实现业务分流。

    服务形象的提升不仅限于硬件改造,关键还在软实力的提升。该联社立志打造标杆网点,统一的网点形象、整洁的内外环境、完善的管理机制、规范的服务礼仪让芦溪联社以崭新的形象呈现在众人面前,展现出在转型跨越中的铿锵步伐。

    网点转型的框架搭起来了,还要苦练内功、外树形象,着力打造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质量和效益良好的现代农村金融机构。

    近年来,芦溪联社特别邀请来自上海的讲师为干部职工集中授课,引导广大干部员工学习来自台湾以及国外的丰富市场经验,认识到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市场变化与机遇,为该联社开展网点转型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当前金融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的表象下,单纯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或许只能维系一时的领先,而源于观念转型、切合客户需求的管理机制转型,能从根本上变革银行的经营运作体系,为银行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发展动力。

    可以说,芦溪联社的网点转型颠覆性地改造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并使其彻底地脱胎换骨,由此形成了以效率为核心的全新银行管理体系。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芦溪农信人众志成城,期待用行动描绘出更为璀璨的宏伟蓝图。


不曾松懈 只因这份责任

——访江西省芦溪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李琴

    “我总是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心里没有一刻松懈过,深感责任重大。”在江西省芦溪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李琴的眼中,芦溪联社担子重、责任大,肩负着“确保资金安全运营,带领企业快速发展,支农支小,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客户、员工利益双赢”的重任。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如履薄冰”的责任感,李琴和她的团队踏实努力、开拓创新,创造了优秀的战绩——从2011年到2014年,芦溪联社在李琴理事长的带领下,凝心集力,踏实努力,奋力赶超,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赢得了掌声和喝彩。三年时间,芦溪联社的存贷款规模翻番,市场份额逐年稳步提高,创收能力大幅提升,资产质量显著提高,三年的稳健快速发展再造了一个50年来同等规模的联社。

    而稳健攀升的业绩正是李琴不断地“自我施压”下实现的。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她有着冷静的思考,并经常告诉员工:“我们要千方百计争市场,竭尽全力做业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

    她身先士卒,以自己特有的亲和力为芦溪联社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她不断的沟通、协调和宣传下,政府、相关单位和客户对农信社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客户经理,都要去营销客户,而我就是农信社的首席客户经理。”

    “你说联社离开我李琴就不转了吗?那是不可能的!可我就是放不下。”说起工作上的那股“拼命”劲儿,性格爽朗的李琴自嘲地说。一句“放不下”道出了她全身心投入工作、很少有节假日的工作状态的根源——还是那份强烈的,放不下的责任感。

    李琴在工作中崇尚“坚强与担当”,她坦然告诉记者:“组织上把我放到这个岗位上,就是让我来挑起担子,解决问题,我认为我就是一个执行者,每年省联社的年会,都会提到省联社的一些理念,清晰的工作思路、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就像一盏指路明灯,指引我们顺利前行。特别是肖理事长的工作报告,可谓是呕心沥血,语重心长,前瞻性的理念,切合实际的方法,手把手的教学,只要我们把年会的精神很好地贯彻落实,强化执行,就一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好成绩。”

    以前的战绩已经成为过去,展望未来,李琴说:“资产质量最优、经营机制最活、经营效益更好,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迈进,不畏惧、不停歇,李琴和她的芦溪信合军团已在大步向前!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