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4年食品安全总结12个热点事件
原料污染仍是食品安全关注热点

 

    “2014年,我国食品安全恶意造假事件得到遏制并开始逐渐减少,微生物污染、重金属超标及原料污染等常态事件仍是2014年食品安全领域的主要问题,并将是我国食品工业未来面临的主要难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1月13日举办的“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说,该活动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经济网协办。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中国经济网食品安全舆情研究所通过综合分析各大门户网站新闻点击量、微博传播量、网帖评论量等相关数据,筛选出福喜事件、转基因、微生物污染、台湾馊水油、食品添加剂、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毒豆芽、现代牧业、食品掺假、铝超标、大连海参含抗生素、食品监管体制改革等共计12个食品安全热点事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副司长申敬旺表示,目前很多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并不是源于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而是由于消费者不知晓科学真相造成的误读、误解、误信,这在客观上加剧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忧虑,凸显了强化食品安全知识科普的必要性。他建议,当消费者遇到微博、微信传播的一些不准确的食品安全信息时,首先不能偏听偏信,人云亦云;其次需要向专家了解专业知识,向执法部门求证;最后还要进行综合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思路与模式日趋科学、有序。在2014年出现的诸多食品安全隐患,如配置酱油、熟肉制品、蜂蜜违规添加甜蜜素、桶装水污染问题等,均是在政府部门主导的两次大规模抽检中及时发现,向行业提出预警并逐一解决的,整个链条的衔接相对完整。

    然而,一些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仍不容忽视。孟素荷认为,环境污染引发的我国产品原料污染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化解,是目前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食品安全必须从产业链前端发力,从优质原料入手。”孟素荷分析说,当中国土壤污染总超标率为16.1%,农药使用量达世界公认警戒线的1.8倍,水污染日益加剧时,原料污染必然会传导到产品污染,且这种困局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与此同时,被称为“食品工业毒瘤”的食品掺假问题,也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表示,食品掺假在国际上也被称为食品欺诈,是对消费者的欺骗,将严重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吉蕾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