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5年1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构筑“五道防线” 狠抓案件防控
——河南省陕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积极推进案防工作纪实
□ 何海霞 赵海峰 赵 伟

 

  今年以来,河南省陕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狠抓案件防控治理工作,从人员、制度、机制入手,通过积极营造合规文化氛围、筑牢案防制度防线、前移案防关口、加大稽核审计检查和违规惩处力度等措施,构筑案件防控“五道防线”,违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内控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案件防控治理成效显著。

    加强全员合规教育

    筑起案防思想线

    为切实提升员工的案防风险意识,该联社以员工教育为切入点,制定了员工培训工作计划,根据计划培训的项目,分别制定培训方案,有序开展培训工作,通过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安全防范技能培训及“三防”应急技能演练、业务操作风险防控培训等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法规意识,树立员工遵章守纪、合规经营理念,为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同时借助员工在线考试系统,按季组织员工开展合规测试,大力营造内控、合规文化氛围,使合规文化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强化内控制度建设

    拉起案防警戒线

    该联社建立全面风险管控机制,明确岗位风险管理职责,对机构、员工和业务实行全程管控。并坚持“惩防并举”的原则,以反面典型案例为教材和组织干部员工观看警示教育片,深入陕县看守所实地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干部员工抵制各种诱惑,同时加强对党员干部在节假日等特殊时期的廉政教育,防止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同时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内部控制制度,重点解决内部管理和内控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提升内控风险管理的内生动力。该联社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为契机,出台内控评价“三色”管理办法、员工违规积分管理办法等,使防控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提高了风险防控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前移案件防控关口

    狠抓风险防控线

    该联社按照“银行业从业人员二十个严禁”的规定要求,全面开展员工排查,逐层签订案件防控承诺书,严格落实干部交流、员工轮岗、亲属回避、强制休假等“四项制度”,加强员工行为排查,有效规避内部风险。同时强化条线职责,将案防工作的具体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基层信用社、分社,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处置,将风险隐患化解于萌芽状态。他们还严控信贷资产风险,实行贷款全流程风险管控,严把贷款准入关,规范审贷流程和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实行尽职免责、失职问责,促进案防关口的前移。

    运用稽核检查成果

    牢树案防监督线

    该联社充分发挥稽核审计和纪检监察的监督作用,不断创新稽核审计的方式,拓宽检查覆盖面,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检查方式,围绕“员工非法集资行为排查”“风险隐患全面排查”“不良贷款序时检查”等各类风险排查,组织开展专项稽核和再稽核,加强高管人员离任审计,对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信用社开展后续审计。

    每逢节假日,联社班子领导对辖内网点安全保卫、守库值班制度执行情况和员工是否在岗情况进行突击检查,充分发挥稽核工作的监督、评价作用。

    2014年该联社共开展序时检查和专项检查226次,查处各类违规问题360余项,督促其按照要求限期整改。

    同时,该联社积极发挥远程视频系统作用,充分利用远程监控对营业网点进行实时监管,实时了解营业网点柜面业务操作、仪容举止、服务质量、社容社貌等方面存在的违规问题,及时纠正违规操作行为。

    狠抓风险隐患查处

    保持案防高压线

    在每月工作例会上,该联社对各项检查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并当场下发稽核审计意见书,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限期整改,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整改情况报告,并跟踪落实问题整改和审计建议采纳情况,对不能整改、整改落实消极怠慢或问题整改不彻底的,将启动问责机制,确保整改工作做深做细,不留死角,切实提高检查结果的运用质量和效果。同时,实施违规积分管理办法,实行违规积分考核,将违规积分作为员工提拔使用、竞聘上岗、评优评先、绩效薪酬等事项的重要依据,在积分周期内达到一定积分值的,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有效地增强了员工遵章守纪、合规操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截至目前,该联社累计处罚184人次,行政处分15人次,通报批评和作出书面检查5人次,涉及经济处罚164人次,累计罚款金额26680元,给予积分处罚132人次。通过上述该联社提升了员工合规风险意识和规章制度执行力,遏制了各种案件的发生,提升了内部控制和案防风险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从源头上防控案件风险。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