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5年1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5中国经济五大变数

□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徐 高

 

    同过去几年一样,2015年的中国经济仍然存在不小的不确定性。其中,有五大变数尤其值得关注。

    首先,我国GDP增长已经从2010年的10.4%一路下滑到了2014年3季度的7.3%。在增长持续减速的过程中,经济基本面却并没有全面恶化,就业市场还保持着稳定。

    不过,在看似平稳的表象之下,宏观经济面临的潜在压力已经暗流涌动。今年银行坏账率的快速上升也表明,实体经济的下滑已开始影响金融行业。

    当经济面临的压力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时,可能会导致经济格局在短期内失稳,进入“硬着陆”状态,这一变数不得不防。

    第二,货币政策操作。从2013年6月“钱荒”至今,国内货币政策比较灵活多变。货币政策在2014年实施了定向宽松,试图精准调控货币流向。但却因为政策导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错配,阻塞了流动性从银行间市场向实体经济的传导。

    于是,实体经济“融资难”与金融市场“不差钱”同时产生,既放大了经济下滑的压力,也催生了金融资产价格泡沫化的风险。由于目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然沉重,相信货币政策在2015年仍会以宽松基调为主。

    不过,宽松会以何种方式进行却存在不小变数。若近期刺激信贷增长的宽松方式成为趋势,将有望将积压在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疏导至实体经济,在起到稳增长功能的同时,为金融市场降温。反之,如果定向宽松基调延续,那么金融资产泡沫化倾向还会加剧。

    第三,房地产复苏强度。很明显,要稳增长,必须要稳住地产投资。这是近几个月地产调控政策持续放松的原因。在政策回暖的带动下,地产销售已经表现出了明显的复苏势头。

    但另一方面,地产投资的到位资金情况仍然很差,地产投资在融资瓶颈约束下仍处在下滑通道。

    第四,地方政府融资体制改革。2014年国务院43号文明确要求“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其对应的融资需求由财政、专项债券以及PPP等方式来满足。但是,这一改革究竟多大程度上能够达到分清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消除金融市场中的隐性担保的目标,关键在于预算财政赤字能否大幅放大,从而为非正规地方政府融资正规化留出空间。

    考虑到近年来财政政策的风格,明年财政赤字规模估计不会放大太多(不超过2万亿元)。如果在堵住地方政府融资“后门”的时候,财政这一“正门”开得不够大,要么地方政府融资受限导致基建投资减速,要么促使地方政府用更偏的“后门”来寻求融资。无论哪种情况发生,经济运行的风险都不可低估。

    第五,美国货币政策紧缩的影响。美国的QE3已经结束。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会在2015年年中开始加息。这固然表明美国经济的复苏已经足够强劲,但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了风险。

    当然,2015年我国经济并不仅仅只有这些变数。股市与实体经济的背离如何消除,人民币汇率是否会大幅波动,各项改革措施推进速度能有多快,都是需要关注的变数。但从预防风险的角度来看,前述的五大变数尤其重要。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