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银行并非银行创新的“噱头”,也绝不同于基层网点、分理处,他们更像是银行服务客户、开拓市场的“触角”。
银行业又一股新风吹起。
社区银行和便民菜店、老年厨房结合,刷银行卡享受9.5折折扣;搭建有机蔬菜购买平台,提供“金融+非金融”服务;为超市提供场地,共同服务社区内农金机构客户……社区银行渐渐出现在每个人的身边,改变人们的生活。而这背后,是银行因需而变、创新转型的战略。
社区银行并非银行创新的噱头,也绝不同于基层网点、分理处,他们更像是银行服务客户、开拓市场的“触角”。通过这一“触角”,银行可获得全新的数据资料,包括社区居民消费水平、消费偏好、理财能力等等。
真实、一手的数据,可以成为银行的战斗利器。对数据善加利用,银行可以优化产品和服务,更贴地气、更富有地域特色,从而在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方面,社区银行整合了银行网点和社区便民服务店,客户在社区银行内买菜、吃饭等最日常的消费活动,便为银行提供了关于用户消费习惯、消费偏好等一手数据。甚至本区居民一段时间内爱买产自哪个地区的哪种菜,银行都能了如指掌。
不要小看这些数据,对银行来说,数据至关重要。
结合社区银行获得的数据,银行可以分析当地用户习惯,针对用户需求打造相应产品,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配套服务,使服务更细化,比如推出某种菜品的购买优惠。
同时,随着社区银行逐步推广,银行可以获取更大范围、更具典型意义的当地消费情况大数据,并以此进行调整和反馈,不断修正自身经营模式,扩大数据使用范围。
仍以贴近民生的消费行为买菜为例,若当地居民都乐于购买某几种菜品,在蔬菜生产环节,银行便可据此向农户提供种植建议,加大针对性菜品信贷支持力度,从而降低菜农生产成本,并通过市场消费情况为菜农提供指导;在销售环节,拥有社区银行的便利,银行也可以为菜农提供销路、开拓市场,保证银行贷款及时有效收回。
另一方面,有了银行的强有力支撑,社区银行可以将“触角”伸得更长更远,获取更丰富真实的客户资料。
社区居民是社区银行的潜在客户,银行提供贴近当地消费需求的服务和产品,社区银行满足了社区居民信贷、理财业务、便民服务等多项需求,使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银行更接地气的关怀。由此,银行进一步抓牢了客户的心,站稳脚跟,从而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